第41章 国运光柱又又又现!(1 / 2)

为什么?

为什么呀?

林凤语不明白。

他的身体着地了,脑子里还是一片混乱。

怎么好好的就被扔下来了?

“画地为牢。”

始皇帝轻叱的声音,还在他的脑海里回荡。

然后,所有人的人,就在一阵天翻地覆中,从地宫大殿,落入了眼前这片黑暗之中。

并且由于周围的元气波动不稳,不敢轻举妄动。

“落下来之前,我分明听见,他笑了呀!”

始皇帝的意志,绝对笑了。

那笑声绝对没有其他意思。

而且,他也没说错什么吧?

林凤语躺地上,眨巴了眼睛,回忆着自己的回答。

他确定没说错。

借用一位伟人评价秦始皇的话,表达相同的看法,他自认为是最好的解法。

薄古厚今,就是更看重现世,注重当下。

加上专家两个字,怎么绝对是一句称赞。

“始皇帝没有理由不满意呀?”林凤语皱眉。

他都用伟人的话赞扬他了,还不行?

画地为牢?

这是把他们扔牢房了?

一听就不是奖励!

“不是,再怎么样,给的也不该是惩罚吧?”林凤语挠头。

没道理!

“斗哥,你确定吗?”

刘肥泗忍不住道,“你是不是对始皇帝有意见,被发现了?”

“怎么可能!”林凤语皱眉,“我能对始皇帝有什么意见?”

几千年前的老祖宗了。

他能存在都托对方福。

还能有什么意见?

“没意见?没意见你提什么焚书坑儒?”穆一桐到现在都没懂。

林凤语为什么要作死。

“……”林凤语也不懂。

只能抱着头道:“可我后来都解释了!”

“你确定,没有因为焚书坑儒对始皇帝有不敬的念头?”诸葛昂皱眉问道。

“我确定。”林凤语肯定的道。

其实以他那点浅薄的,对华夏历史发展,还有文明进程的了解。

当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摸索,进行到一定的阶段,就必然会产生总结性的成果。

这就是知识。

知识的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出现学问。

学问就是人对知识的二创,它就有主观性。

有了主观性,就会有分歧。

春秋战国时期,掌握学问的人更多的集中在,各国权贵群体。

各国互相吞并厮杀,权贵群体的洗牌,财富的再分配,使得知识和学问一同下沉。

能够学习和接触到知识,总结学问的人,大量增加。

于是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时代。

“当秦统一六国,学问和知识,势必要再次整合。”林凤语摊手,“这是一种必然。”

“而同样掌握学问解读权的六国权贵,是大秦的敌人。”

这时候,消灭他们和他们维护统治的学问,就是始皇帝所需要做的。

秦朝统一之后,除非有一套更好的学问出现,能迅速塑造出一群,人更多势力更强,且忠诚于大秦的读书人。

否则,摆在始皇帝面前的,就是只有一条路。

——毁了那些对他无用的学问。

摧毁这些学问,保留产生学问的知识和基础。

秦朝有官学,所有的官吏都要其中学习。

这些人是忠于大秦的百姓,其中军功获职的占了相当一部分。

他将读书的权力下放,让所有人回归到起点。

他期待着,知识的土壤里,长出一株,适合大秦统治华夏的学问树。

始皇帝要找的学文树,在汉朝武帝时期,被董仲舒修剪培育了出来。

后来的历代帝王都在对这株树,进行修剪和嫁接。

“没有读书的权力,就没有触碰学问的基础,也就没有解读学问的权力。”林凤语坐了起来,“而这些,又代表着无穷的财富和更多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