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既往不咎(2 / 2)

不明不清 第十个名字 959 字 9个月前

说起景阳皇帝翁老头有一肚子的不满也有一肚子的欣慰总结起来就四个字五味杂陈。

明君?非也。登基以来皇帝不止一次向科举下手似乎对考试内容有很大的怨念还对考中的进士有诸多微词。种种迹象表现距离士人理想中合格君王相去甚远。

昏君?绝不是!皇帝身上有着成为尧舜禹汤的素质。首先是节俭做为诺大帝国的皇帝为了不增加税赋紫禁城的三大殿至今没有修缮皇宫用度一年比一年少还冒着极大风险把皇室宗亲的俸禄也减半了。

其次是不沉迷于女色登基十多年依旧只有一位皇后和两位嫔妃还都是当太子时娶的。一次选秀没搞过连每年遴选宫女的次数和数量也降到了最低。

再次是勤奋好学。皇帝启蒙很晚但登基后从未停止过学习。不管多忙身边总会有书籍伴随闲下来就会观看看不懂就找人问。且允许侍读、侍讲、侍书们有不同见解从不用皇位压迫学问错了就是错了。

然后是聪慧异常!抛开那些奇技淫巧不谈忽略掉蛛蛛爬一般的字体和狗屁不通的诗词造诣。总体上讲皇帝还是非常博学的尤其在数术、天文、历史、道学和理学方面有着极强的天赋。

有时候皇帝提出来的理论即便翰林院编撰和学士们听了也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当然了如果能把其中离经叛道的部分去掉就更完美了。

最后是勤政爱民。每次皇帝和朝臣们斗得伱死我活不管起因是什么最终总有一个事情是恒定的那就是让利于民。

这位从小生长于深宫且二十岁之前从来没出过皇城的皇帝不知道为什么特别能体会民间疾苦做所有决定之前都会先问一句:对民众们有没有好处?

如果有马上就会认真考量很大可能予以支持。如果没有这件事大概率会被搁置甚至反对。当然了商人除外皇帝不光重视百姓的感受还特别忠爱商贾之术包括治理国家。

朝臣们私下里认为这种思维模式很可能来自于从小不被父皇看重被迫生活在冷宫之中过早也过多尝到了人间冷暖。

不管这种猜测是否有道理翁正春都认为景阳皇帝总体上算个好皇帝能把百姓生死时刻放在心中就算再怪又能坏到哪儿去呢!

也正是出于此种认知他才在原则上认同为皇帝效力为正确选择并在数次选边站队的时刻坚定保持了守序中立。

实际上不光翁正春在有资格参加早朝的几百位京官当中对皇帝和新政有相当一部分官员也抱有差不多的态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