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不择手段(1 / 2)

不明不清 第十个名字 946 字 8个月前

x 整个万历三十二年景阳皇帝朱常洛过得还算风平浪静。内阁经过补充之后有了五位大学士朝廷里被万历皇帝拖延的上百个官职也逐步获得了批准补充。

在大部分朝臣眼中年轻的新皇帝要靠谱的多也勤奋虚心的多至少没给大家添什么麻烦所以不管何门何派暂时还是比较满意的。

但在这里洪涛又耍了点小手腕补充官员自然要由内阁票拟再交司礼监批红用印。总共一百七十五名实授官员绝大多数洪涛都不认识更没听说过到底谁真有本事谁是草包除了问问田义、陈矩、李贽之外再无消息来源。

可这三人的话也不能全当真他们有可能说的是实话但对一个人一件事的评价每个人的标准都是不一样的。本来是个有本事的人换个角度看说不定就成了道德败类。

由皇帝挨个鉴别吧无论从时间、精力、调查手段方方面面都是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务。这就是为什么皇帝离不开内阁、离不开朝廷的根本原因。

地位再高、权力再大也得有人帮忙执行否则就是白纸一张。洪涛之所以不一上来就大张旗鼓的搞改革甚至一个字不提要改革的企图也就是怕惊动了朝臣被他们视为异类。

那样的话皇帝就会被困死在皇宫里既听不到外面的真实情况也得不到国家状态的真实汇报饶是有多少雄才大略命令走不出宫门也是白瞎。

对于这一百多名官员的任命洪涛采取的办法特别简单也特别阴险。他先单独召见了沈一贯、沈鲤、朱赓和叶向高四位内阁大学士把备选官员名单分别发下去再让他们单独写一份处理意见呈上来。

同时特别叮嘱了同意谁不同意谁别光说个名字再含糊夸几句贬几句得写清楚缘由也就是为什么同意为什么不同意!

这份东西不用走通政司也不用通过司礼监转达全部单独交给陈矩避开了田义也就最大限度的保证了不会被外人看到。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鼓励大学士们别有思想顾虑敞开了夸敞开了骂把真实意思都表达出来。

然后洪涛就可以耍小手段了他通过互相比对这几份奏折的内容就可以分析出哪些人是沈一贯要保的浙党、楚党、齐党官员哪些是沈鲤要保的东林党官员哪些是朱赓和叶向高推荐的中立派。

大致搞清楚了这些问题答案也就差不多揭晓了。浙党一系同意几十名、东林党一系同意几十名、中立派官员也同意几十名再加上泰州学派的十多名谁也别赚谁也不亏!

除了数量之外还得在职位上稍加选择。御史言官谁家以前少了现在就多分点;六部实权官员以前谁家多了这次就少分点大概弄个平衡。

这就是赤果果的掺沙子搞均衡不让任何一派取得绝对强势也不让任何一派失去话语权。你在内阁里有人我在内阁里也不是哑巴。你有个礼部尚书他还有个吏部尚书呢互相之间的实力差不了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