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节 生丝生意(2 / 2)

临高启明 吹牛者 1461 字 2023-02-25

别看元老院给归化民和土著的最大感觉是“有钱”事实上元老院的资金是非常紧张的。要不是元老院在资金使用调度上的效率远远超越了这个时代资金链早就断裂了。

赵引弓虽然是江南地区的负责人看似威风凛凛的分团ace实际能从临高方面得到的资源有限――不仅得不到太多资源还要尽快给本家输血。

如此一来这募集来得五万两银子股本对新企业的运作就至关重要了。特别是接下来他要收购蚕茧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

这些日子毛三生等手下掌柜都在外面替他奔走他自己也亲自拜会了杭州的一些缙绅和大户。募股的事情进行十分顺利这次日本贸易之行让许多大户眼红沈廷扬那里还专门派人送来书信要他保留若干份额――暗中请托他入股的人很多。

募集股份的事情比他预计的要容易的多不但第一期的五万两银子已经大致筹集到位再筹措五万两大约也不在话下。

但是事情并不那么简单作为近代化的缫丝厂只需要蚕茧。而蚕户辛辛苦苦的养了蚕多半是不愿意就此卖掉蚕茧的――这样获利太低。在中古的农业社会里劳动力的价值是很低的用大量的劳动力换取微不足道的现金收益是很常见的现象。江浙这里的养蚕户普遍都是自己做丝发卖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农村副业劳动。

如果大多数蚕户不愿意卖蚕茧赵引弓此刻正在紧锣密鼓的修建中的缫丝厂就就会陷入无米下锅的窘境。这也是他最为担心的事情。

除此之外他还有第二个担心的问题。少量的直接发卖的蚕茧他也无法直接染指――他没有丝茧行的“部照”照理是不能向农民直接收购蚕茧的只能向丝茧行购买而丝茧行又是垄断性的同业公会颇有买死人卖死人的作风。完全以自身盈利最大化为考虑他一个外路人想从他们手中购得足够的蚕茧不受他们盘剥是不可能的――盘剥也就罢了考虑到缫丝厂的运营成本很低稍微高些的价格也可以接受。但是缫丝厂一旦开动起来只要是个人就能明白持续性供应蚕茧的重要性。就当时商人的那种作风来说不借机挟制是不可能的。

如何保证蚕茧供应的安全一直是赵引弓考虑的重点在旧时空

最直接的解决办法当然是直接收购一家茧行或者找关系从户部弄一张“部帖”来自己开门收购蚕茧。

不过这么一来势必又要受到同业公会的约束从他们已经掌握的情报看丝茧业的同业公会对蚕茧和生丝的收购、批发价格都有统一的价格对自己的经营活动会有很大的妨碍。如果对此置之不理的话恐怕根本无法在这个公会里存在。当初雷州糖厂在雷州遭遇到的种种事情赵引弓是经过充分研究的

考虑再三赵引弓决定还是从头做起。直接从产地来控制蚕茧的生产。确切的说就是类似雷州农合一样的小生产者合作社的模式。

和甘蔗生产一样蚕茧生产同样是需要信贷的。除了少数富户之外普通蚕农在养蚕过程中一般都需要借助信贷:购买蚕种、桑叶都是很大的投入。借贷本利对养蚕户来说是一项必不可少又极其沉重的开销。而且风险很大:一旦出了大面积的蚕病往往会让借贷养蚕的蚕农倾家荡产王四娘家就是个例子。

赵引弓觉得只要他能够放低息的小额贷款就可以吸引住相当一部分蚕农。只要有了欠债就不怕不能控制蚕户的生产和产品。到时候再推行技术改良和产业化养殖就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合作社一旦成功他的“凤凰山丝业联合”就是产销一条龙的综合体从原料到销售渠道一应俱全长远看来势必会形成一种示范效应。吸引更多的农户参加合作社。

这么一来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这种小额放贷业务还是要专业机构来操作才好。想到这里他不由得想起了几天前毛三生向他汇报的杭州银钱业的状况。其中就提到丝茧业下乡收购往往也多仰赖银钱业的放款――非这样不足以支付收购现款。旧时空胡雪岩一度操纵生丝出口贸易非常成功和他当时拥有钱庄资金调度灵活有莫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