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怀昌没有和冯紫英具体谈朝廷和南京方面的谈判内容或许是觉得条件还不成熟又或者觉得冯紫英能从齐永泰那里知晓总之语焉不详。
不过冯紫英还是能从对方只言片语里边听到一些情况相权皇权的争夺无疑是重头戏皇帝解散内阁或者罢免首辅乃至阁老的权力就是关键大周沿袭前明但是又不尽一致。
这首辅产生一般是朝中诸派士人达成妥协比如江南士人、北地士人和湖广士人也包括一些并非出自这三地士人而是来自西南或者两广但是在朝野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士人领袖经过充分酝酿和妥协达成一致意见举荐给皇帝由皇帝下旨让其担任首辅然后首辅按照当初酝酿商量意见再推荐阁臣入阁。
如果首辅不换的情况下只是增补或者掉换阁臣那一般就要经过沟通主要是内阁阁臣和六部尚书侍郎现在是七部尚书侍郎加上都察院都御史们来进行商议最终确定人选。
这几乎就是一个廷推简化版只不过更多的是通过磋商协调由首辅来主导。
像六部尚书和侍郎以及各省的布政使、按察使也基本上按照此模式来进行。
也就是说三品以上文臣都要按照此模式来进行廷推会商然后上报给皇帝由皇帝下旨再由吏部确认。
不过皇帝的裁定权力大小就是一个皇权相权的博弈。
理论上皇帝可以否决廷推结果但是大周历朝仅有屈指可数的两次是不符合皇帝的意愿予以了否决都是发生在元熙帝前期一次是因为候任人选病重主动辞任一次是士人坚持最终还是下旨任命了但因为首辅和皇帝不和所以导致运行不畅最后两年后首辅主动辞任易人。
所以在廷推制度的坚持上大周士人还是保持得比较好的而历任皇帝也基本上给予了足够尊重但是首辅上是如此其他阁臣和三品官员上就不是如此了。
廷推确定的入阁阁臣皇帝就有较大的裁量权他可以否决或者提出调换甚至直接提出自己合意人选这是皇权相权争夺的核心谁也不肯轻易让步。
至于说三品重臣官员的任免权反而没有那么激烈皇帝可以有自己的一些看法意见也可以提出自己的一些人选文臣们在廷推中也会予以考虑加以妥协这一点上大家都还能把握好这个尺度只要首辅不是和皇帝关系太僵基本上都能和谐收场。
以永隆朝为例沈一贯致仕便力荐叶向高士林文臣们的意见也一致永隆帝也只能认可。
但在阁臣的增补中永隆帝一度想要让张景秋入阁但叶向高不同意后来永隆帝只能退而求其次认可了李三才。
再比如张景秋最早调任兵部担任左侍郎乃至后边出任尚书实际上内阁是不认可的但是永隆帝一力强推内阁也就妥协了也包括顾秉谦任礼部尚书叶向高和齐永泰等人也是坚决反对的但最终
还是遂了永隆帝的愿。
所以这中间通过廷推制度展现出来的皇权相权博弈一直是此消彼长根据皇帝的威望和在位时间与首辅权威以及士人的团结程度来不断变化的。
元春很享受这种和情郎相依相偎在一起说这话的这种情形而且说的话题也是外边听不到的「内幕」消息。
「那令尊那边还是要一直打下去?」元春媚眼如丝丰润的脸庞靠在冯紫英颌下仰起头问道。
「打肯定要打下去朝廷也没叫停战啊但怎么打烈度多高可能还得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家父自然也要根据战场形势来定不过牛孙二人得了你舅舅的支援暂时能稳固住战局吧朝廷一时间也没有余力抽调其他军
队南下晋北和辽东都有外敌内患袭扰所以这局面短时间内似乎还只能这么拖着。」
冯紫英也分析过除非袁可立能迅速解决山西乱象让马进宝的固原军和几支陕西卫军腾出手来东进南直隶支援老爹的西北军而老爹也愿意全力以赴地打过长江去否则这战局还得要拖一段时间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