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同军随时听调(1 / 2)

水浒新秩序 江湖野人 1307 字 2021-08-22

赵宋朝廷针同舟社治下官员的任免表现出了少有的高效率,不足半月时间就全部调整到位了。

赵佶之所以将此事办得如此爽快,除了怕没及时满足徐泽的要求而导致这贼子借机生事外,更担心自己的傻儿子再搞出大事来。

大宋忠臣陈遘誓死不事贼的行为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荣誉,还被天子最宠爱的儿子以一封劝降书逼得自尽,死后更要承受不白之冤。

此事一旦传扬出去,本就不得人心的赵氏将更加声名狼藉。

但为了自己的江山稳固,明知道陈遘之死是怎么回事的赵佶也只能按照贼子的吩咐,老老实实地将劝降书刊于邸报之上,以供天下人唾弃。

天子没有错,皇子也不能有错,那错的,就只能是欺世盗名的陈遘了。

反正,大宋这些年的荒唐事多了去,不在乎再多这一件!

果然,劝降书一经刊行后,立即召来舆论哗然,质疑的c鸣冤的c批驳的,各种声音都有。

朝堂之上还好点,战后重臣大洗牌,以及之后诸司人员变动,腾出了大量的官位,大批“想干事不扯蛋”的官员顶了上来。

在贤相王黼的率领下,众臣齐心为大宋的中兴大业而奋斗,没几个人会去关心一个违抗圣旨的死人。

民间却暗流涌动,被强力压制的社会矛盾经过充分发酵,通过此事找到了宣泄口。

大宋为什么会如此弱?

谁一手养肥了徐泽这个大贼子?

大宋各地这些年的混乱又是谁造成的?

以往遇到政治危机,臣民们的情绪宣泄对象多集火于大奸贼蔡京等臣子。

现在,贤相王黼执政,众正盈朝,天下人正在大唱赞歌的时候,还出现这样的荒唐事,再盯着办事的臣子骂就说不过了。

天子不敢骂,皇子也不能骂,那骂大宋的制度出了问题,总可以吧?

民情汹汹,普通人只能骂几句便过去了,但人与人相互关联,百姓的骂声最终也会影响到其他的群体。

年轻冲动的太学生便受到了影响,有太学生跟着起哄,并相互串联,准备前往宣德门敲登闻鼓。

宋制:闕左悬登闻鼓以达冤人。

臣民有谏议或冤情击登闻鼓,天子就必须做出正面回应。

太学生们一旦敲响了登闻鼓,要么保儿子,要么保民心,天子只能二选一,不可能还有其他选择。

危急时刻,太学学正秦桧站了出来,此人确实好口才,晓之以理c动之以情c慑之以法,愣是劝住了冲动的太学生们,避免了一起恶性政治事件的发生。

此事报于阙下,教主道君皇帝吓出一身冷汗的同时,对忠心又干练的秦桧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事态稍稍平息,为了博取直名的侍御史吕安捷却抓住机会,跳了出来,上本弹劾郓王赵楷轻言国事,诬陷忠良。

然后,求名的吕御史得了名,天子下诏发配其人到广南西路朱崖军监酒税。

朱崖军在琼州岛的最南端,也是大宋的的最南端。

由吕安捷的遭遇可知,天子是真动了雷霆之怒。

赵佶毕竟是御极二十载的皇帝,也是自太祖c太宗之后,君权最重的天子,一旦动了真怒撕破脸皮,臣子们也不敢再闹了,事态终于平息。

经历此事,教主道君皇帝也后怕不已,生怕皇三子再受徐泽唆使,又做出什么蠢事来。

之后,赵佶数次派人前往河北,表达思子之情,恳请徐泽放赵楷回京。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徐泽上奏的“京东c河北官员调整计划”才得以顺利通过。

天子对同舟社如此厚爱,深明大义的徐宣抚使自然要投桃报李,欣然同意郓王回京。

因当初约定的质子期限还没到,赵宋分批转运河北的物资也有部分没有转交,皇帝知趣的送来皇五子赵枢替换皇三子赵楷。

“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