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改制(1 / 2)

筑宋 木瓜三闲 3713 字 2021-07-17

第92章改制

靖康三年五月,经过安宁不知疲倦地谈话、奔波、演讲,又把海州从上到下地梳理、整顿一通后,总算正式启动了京东都护府的二次改制。

京东都护府的权力架构是以总督、联合议会、内阁、谏议院、军机处五大系统交叉运作。朝政体系之外,安宁又加强了明社组织对议会、内阁、谏议院、军机处的渗透。

总督自然是琅琊郡候安兆铭了,他作为京东都护府的代表,原则上受大宋皇帝陛下委托,任命,行使京东都护府的地方治理权力。

他要代表京东都护府发布经联合议会通过的地方律法、诏书,批准经过联邦议会选举的内阁、军机处官员任职,确保联合议会、内阁、军机处能够正常行使权力。

自然,他还是京东都护府的三军总帅。国之大事,在戎在祭,总督要主持都护府文武大臣授勋、国宴仪式,主持英烈祭奠,推广文化交流、教育发展等等。

这些,都是些泛泛而谈的权责。安宁并不愿意插手太多具体的政事细节,倒不是他一昧想要偷懒,实在是后世朱元璋建立大明朝的时候,给他带来了太坏的历史体验。

开国君主的行为规则,总是作为后世子孙的行为典范亦步亦趋的。朱元璋把皇权之手伸出去太长,就导致朝廷的行政权力被大力消减,然后皇权独断大。

然而他的子孙却没有他那样的威望、眼光、精力,所以后世的大明皇帝,就极少能够真正地去管理国家。于是宦官就跳了出来,四下乱政。

朝廷大臣们自然也要结党营私,纷纷损公肥私。甚至明朝许多皇帝的奇葩死亡故事,倭寇故事,都要让人触目惊心。

既然皇帝不信任他们,他们自然谈不上多么效忠皇帝。虽然说,大明也有效忠皇帝的官员典范。但总体看过去,大明官员的综合素质,还是远远无法与大宋官员比较的。

这并非大明的读书人不如大宋,实在是朱元璋对大明政体的设计使然。

安宁在这个时代展示的能力,自然无需担心能力是否胜任的问题,他是担心以后子孙继位了,会不会有样学样地把手伸出老长,从而压制了海州制度的良性运作。

反过来,若是皇权收敛过渡,就难免会出现如大宋朝廷上的那种党争、内耗。为此,他又要把明社扶持起来,作为一种民间组织,在海州从上到下地编织出一张巨大网络。

无论哪一级的议员、官员,他们首先要成为明社社员,才有可能进一步在各级议会、内阁、军机处、谏议院等权力机构参选或任职。

明社的元首自然也要由他这个总督兼任,其下再设书记数人,负责明社的具体管理运作。从制度上说,明社属于民间组织,其运作经费由参与会员“自愿”缴纳会费维持。

作为一种民间机构存在的明社组织,其本质上就是京东都督府的精英团队在民间的势力延伸。它的使命就是监督都护府的各种运作不要脱离了明社宗旨的要求。

经过各地州府推选,以及各种独立选举、大总统推荐等等程序,终于产生了京东都护府第一届联合议会。在联合议会的第一轮“选举”中,吴敏毫无意外地被“选”为议长。

联合议会主导京东都护府的立法权,负责对国政监督、国事咨询,以及对内阁、御史台、枢府首脑人物的选举、弹劾,然后报经总督宣布任命或罢免。

内阁、军机处、谏议院分设三相统领,首相为总理,掌管政务事。左相为都监,掌谏议院执法事。右相为总长,管理军机处等军事力量。

此外,又设吏、礼、兵、户、刑、工、虞七司,太常、太府、大理、鸿胪、光禄、太仆、司农寺、宗正、卫尉九处。

这都是在大宋朝廷的官制基础上,下一等的安置,使各司其职。安宁此前酝酿的首相、御史台、枢密院名称,并不能被汴京接受。

因为真要这么干了,那就说明海州真的要独立呢!无论大宋谁当皇帝,当宰相,都不可能背上这等割裂国土的骂名。

除非大宋面临亡国之危,那就没法子。皇帝都要面临播迁之厄呢,丢失一块国土又算得什么?但是你海州却是大宋特区,此前、此后也没有背叛朝廷的意思,那还折腾啥?

总之,在这五大权力体系的具体运作过程中,就处处体现出“制约”特色。比如,联合议会、郡议会、州县乡贤院皆有权弹劾或罢免其辖区内任意官员、胥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