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我在天龙世界当神仙10(2 / 2)

赵煦又将监军的职务重新调整,监察之权还有,但再想像以前一样,对着领军将领大呼小叫,不听话就上折子告状,动辄说某某有谋反之心。等真打仗的时候,又自诩孔明在世,就喜欢横插一杠,当一回军师的隐。每每领军大将说全力进攻,他们非说敌军势大,快撤退。或者将军说进攻,他们认为进攻时机不对,以监军之责非压着将领出不得大营。更有甚者,认为己方将领不够光明正大,开战前没通知敌国,说出一大堆‘仁义礼智信’,要让四方蛮夷都知道大宋是礼义之国的屁话。那是再不可能了。

大宋的武将,终于迎来了他们的春天,再不用受监军的窝囊气了。

而各地的监军们,在换了一茬又一茬,因各种以往在他们看来理所当然的事件,监军该尽的义务,而统统罢官后。文官们终于明白,监军一职再不是什么香饽饽了。

想像以前一样,以文压武也不可能了。

无论去哪里当监军,首先要与将领处好关系,还不能将领说什么就是什么。不然,万一这将领造反了,那监军一样是抄家灭族的祸事。

监军即是朝廷的眼睛和耳朵,又不能干预将领行事。只要将领不造反,不吃空饷,不欠发士卒俸禄,就没监军的事。至于打仗的时候,他们也只需负责记录战役得失,其他的,都不归他们管。

当派出去的第三批监军再次被罢官后,文官们的心情非常的不好,以往那些仰他们鼻息的军中莽汉,这时候也敢在他们跟前,显摆自己的官位了。

文官不痛快,但经历过先前那次考核,留在朝中为官的官员,至少还知道官家不好惹,为了官位,他们不敢太出格。

但那些太学生们,却没有这些顾虑,他们开始聚众闹事,四处散播限制监军权利的危害,到处说大唐就是亡在军权过大,再这般下去,大宋灭亡不远矣。

赵煦只是听听,并不以为意。他全然不将这些言论放在心上,他又不傻,唐时那不叫军权过大,而是军政财权集于一身,才引起那么大的乱子。

可到了宋朝呢,将军别说政权、财权了,连本来就该属于他们自己的将领权、指挥权都要没了。

就像元明清说的那般,这样的军队能打胜仗就怪了。

太学生们见谣言动摇不了官家,又聚集大批太学生,于皇宫前静坐。可惜,赵煦也不是好欺负的,他直接派出嘴炮技能满级的元明清,与这些太学生的十位代表,在皇宫前展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辩论。

元明清舌战群儒,一战成名。在他出发前,赵煦给了他一个拥有地图喊话功能的玉牌,他虽只有一人,却可以将声音传遍整个汴京城。

很快,爱看热闹的人们纷纷自四面八方而来,就算离得远的,不方便来的人,也开始侧耳倾听,他们有幸目睹了一场‘诸葛骂死王朗’的大场面。

一个个自以为学富五车的太学生上场,又被骂得灰头土脸,以袖掩面而去。

元明清毕竟从后世而来,他见识过太多辩论名场面,他也非常清楚,怎么才能将话题引向对自己有利的一方。

无论你想跟他辩什么,最终都会落入到他的陷阱中。就算有那侥幸不中计的,他也会以非常无赖的‘高声压制法’‘抠字眼法’‘以偏概全法’‘以点论面法’等等方法,将那些太学生们一个个给说的哑口无言。

就算偶尔有一二言辞激烈,或他自己都听不太明白对方说的是啥,太学生们却纷纷叫好的。元明清这个心黑脸皮厚的人,才不管这人说的是什么意思,只管大声说自己的论点。反正他手里有个能声传全城的大喇叭,对面那文弱书生哪怕喊哑了嗓子,能传进百人耳中就不错了,且他们那文绉绉的话,除了他们自己能听明白,百姓有几个知道是啥意思的?

他的话就完全不同了,他说的都是大白话,还可以传进千家万户。只要他说的话通顺有理,是站在为国为民的大义上,就没人能奈何得了他。

……

经此一事,赵煦对于元明清的认识更深刻了几分,他越发觉得唐仙人有识人之明。同时,他也有些自得,像元明清这样的祸害,他都能变废为宝,可见他赵煦已深谙用人之道。

面对笑得一脸自得的赵煦。元明清再次叹气,他知道只要唐一菲还在这个世界,他就不可能逃得了。为了能过得松快些,不再被塞进纸人里,夹在书页间。面对赵煦分给他的杂活,他总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完成。

就像这次‘舌战群儒’,他就曾与赵煦说过‘若非看在官家面上,给他们留些颜面。在第一个说出大唐亡于将领权利过重时,他就会问他们王莽是怎么篡了汉家王朝的?再告诉他们,如今的天下,皇帝与其防备那些‘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将军,还不如去防备这些整日将忠君爱国挂在嘴上的士大夫,架空天子的权利。’

赵煦听后,只给了元明清一句话‘你就是看不得文臣得意,武将受欺。’

元明清暗暗点头,总算有个明白他的人了。他的确就是见不得那些文臣太过得意,怎么说,他也是天策府出身,怎么可以让这些只知拿俸禄的禄虫给压在头上。

话说,当初,刚来这个世界时,他也没想着要复唐,还不是在守了一段时间雁门关后,他才知道这个世界里的监军有多坑,将军有多不容易。

从那时候起,他对监军的恶感越来越深,随着时间的增长,就渐渐有了要复唐灭宋的念头。直到五年前,雁门关的监军看上了外出游玩的康敏,还敢向他出言讨要。

他在弄死了那位监军之后,也彻底将心中那不成形的念头化为实质,只可惜,他雄起的时间还是太晚了,没容得他细细筹谋,就意外遇到了来自辽国的美人,他将计就计,想用辽国的间谍,成就自己的大业。

一切都按他的谋划进行着,然而,辽国的大军还是未能攻破雁门关,宋军的援军反而要到了。他不得不以正义的形象,再次出现在雁门关下,带人堵在城门洞中,亲自抵挡住辽军最后的进攻。

此事过后,先是有甘清密报朝廷,他的小妾通辽叛国,他好不容易将此事压下去,没过多久,竟然又有修仙者降临。

虽然,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贪花好色,喜爱一切美好的东西,又嫉妒某个书中的主角,看不惯他的好运气,想抢了他的金手指,看他的笑话。

可如果没有唐一菲的出现,待几年后,赵煦一死,那个只会写字画画不通朝政的端王继位,他也一定能夺得大宋天下。

毕竟大宋的武将们过得实在太过凄惨,他们的忠心度自然也不会太高,稍加威胁就能收为己用。

可惜了他的一番筹谋啊!

他想得太过入神,却没发现,赵煦在认真打量他。

赵煦:“元明清,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你不就是觉得仙人的出现,坏了你的计划。怎么,还不甘心?”

元明清摆手:“别,官家,你可别这么说。我就是个贪花好色、小富即安、还想扮英雄的小老百姓,要不是雁门关监军看上我老婆,还直接找我要人,你以为我可能放着香车美人不爱,却去搞什么复唐大业。”

赵煦:“五年前雁门关是有个监军死的不明不白,查来查去也没能查出来他的死因,看来是你下的手了。可你若没有争天下的心,为何三十年来,不曾将良种拿出来推广,造福一下天下百姓。”

元明清苦笑道:“官家,你真当我有良种啊。我是知道哪里有良种,却没办法去取,只得等有实力了,再派人造可以在海上航行的大船,去西洋寻找良种。”

赵煦冷笑:“仙人说过,你有玉米、红薯,别想在此事骗朕了。”

元明清:“我是有这两样,可它们都种不活啊。再说就算它们能种得活,只有那两块红薯,一根玉米棒子,什么时候才能推广开啊?再说了,我若有那心机有那想法,我不早就成了仙人口中的‘万家生佛’了,还能将这样大好的事往外推。”

对于他这一大通话,赵煦只听到三个字:“种不活?”

元明清垂头丧气道:“仙人告诉我了,我的种子根本就不会发芽。”

赵煦心说活该:“限你一个时辰内,再给朕想个赚钱的好主意。否则,我会告诉仙人,你复唐之心不死,还对仙人心存怨念。”

元明清:……

这世上还有比他这个穿越者,更苦逼的穿越人士么。

一个反贼跟在皇帝身边当谋士,他当初若帮助辽军攻雁门,是不是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罢了,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他还是给皇帝陛下想新的赚钱的法子吧。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