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三章 推测的结果(1 / 2)

新顺1730 望舒慕羲和 4798 字 2021-07-03

“理性?”

伊丽莎白笑了笑,笑着问道:“什么才叫理性?”

汉尼拔回忆了一下刘钰说过的话,尽可能把那句话翻译出原本的味道。

“估量下对手,口讷的便骂,气力小的便打,打不过的不要去招惹,该认怂的时候就认怂割地赔款。”

这倒是一语道破了此时外交的一些真谛,伊丽莎白很信任汉尼拔,于是问道:“你觉得,大顺足够强大吗?”

自从当初被俘就在大顺生活了十余年的汉尼拔,印象中的俄罗斯还是十余年前彼得堡初建时候的俄罗斯。

即便这几日看到了一些进步,但俄国陆军的情况,十几年乱哄哄的,整体特点应该还是没变的。

再想想大顺军改之后的战术体系和特点,汉尼拔不想承认,但也不得不实话实说。

“陛下,大顺的陆军战术体系,好像是为了专门克制我们而选择的风格。”

“快速的变阵、高机动性、优秀的营队方阵转换……这种战术的假想敌,是拥有海量非正规骑兵的敌人。”

他无可奈何地笑了笑。

“……也就是,我们。”

“大量的哥萨克、土尔扈特骑射手,这正是我们陆军的特点。而大顺陆军的战术体系,则完全像是为了克制我们一样。”

“他们的变阵速度、整合的重量更轻的野战炮,可以使他们在野战中面对对面大量非正规骑兵的时候,保持高效的杀伤和阵型完整性。”

“我们和中国之间,如果发生战争,战争的规模,鉴于后勤压力,也就是几千人级别。而几千人级别的战斗,他们的高机动性、极快变阵速度、轻便的炮兵配合等,完完全全克制我们。”

“考虑到后勤、税收等因素,我们差的更远。”

他毕竟是正规的法国军校毕业的,也参加过四国同盟战争实战过,几乎是一眼就看出了大顺陆军战术体系的特点。

这种战术体系,放在欧洲,凭借大顺的体量和人口,是无敌的。

放在亚洲,则是因为刘钰笃定在亚洲,包括印度,至少在几十年内,都不可能有大规模的、十万人级别规模以上的野战。

虽然在汉尼拔看来,仿佛大顺军改后的战术体系,是为了克制中亚或者俄国那些一大堆非正规骑兵的对手。

但实际上,这还真不是为克制中亚或者俄国量身定制的,只是效仿法革军改后的一些体系战术,以及“先知”一般看到了七年战争里线列阵的种种问题,尤其是重视射速和斜线横队的普鲁士,几次被哥萨克和土尔扈特部非正规骑兵打崩的状况的反思。

整套陆军战术体系就围绕着三件事。

镗床技术让野战炮变轻。

连营规模的野战变阵能够在三分钟内完成。

前排散兵配合后面的主力横队。

这只是未来的方向,不是针对俄国那潮水般的非正规骑兵的。

从战术体系来看,是超越时代的,自然超越了俄国现在的陆军。

伊丽莎白将目光投向了贝斯图耶夫,真诚地问道:“您在我父亲的时代,就参与了诸多条约的签订,周旋于各国君主之间。以您的见解,这位中国的侯爵是什么意思呢?”

她丝毫不在意明确地告诉贝斯图耶夫,刘钰在这场政变中出力颇多,甚至算是雪中送炭。

这不是什么秘密,就算有人说不是、没有、巧合,也不会有人相信。

况且,外国势力干预,本来也算不得什么大事。欧洲一大票本国语言都不会说的国王呢,伊丽莎白最起码还会说俄语呢。

贝斯图耶夫虽然不是很喜欢法国留学出身的汉尼拔,但对汉尼拔在大顺得到的第一手情报还是确信的。

平定准噶尔一战,之前的一些特使也注意到了大顺战术体系的变化,实际上俄国陆军内部也早就感觉到了这种战术的克制性。

否则也不可能在界约问题上做出那么大的让步,因为确确实实打不过。

可问题是,刘钰说“要理性”,这实在是个再简单不过的要求了。

难道说,他觉得,俄国可能出一个完全不理性、甚至脑子有问题、完全不重视俄国利益的沙皇?

他又没见过即将打崩普鲁士后下令退兵的彼得三世,自然是觉得刘钰说的“理性”二字,有些扯淡。

贝斯图耶夫考虑了许久,回答道:“陛下,这件事要分开来看。”

“要维系中俄之间的和平,和唆使俄国西进扩张,其实并不是一回事。”

“唆使俄国西进扩张,可以维系中俄之间的和平。但维系中俄之间的和平,并不需要唆使俄国西进。”

“这件事,我觉得,刘钰的重点,是唆使俄国西进,而不是维系中俄之间的和平。”

“可是……没有理由啊?欧洲距离大顺太远,俄国西进,对大顺并无影响,大顺不是法国,他们根本得不到任何好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