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关起门来才能说大逆不道的话(2 / 2)

他拱手奏道:“袁公,既然双方有心和睦,其他都是小事。修本有一言,事关国家纲常正朔,然不易酒宴相商,对朝廷与天子恐有不敬,还请袁公后日拨冗详谈,修有利于袁公根本的肺腑之言相告。”

他这是要袁绍“屏退左右”了,不是他想骗袁绍,而是有些话当众说出来,有点大逆不道。

袁绍倒也有点小聪明,听出这个意思了,但他还是表现了一下自己对下属的信任,板着脸训斥:“事无不可对人言!我袁本初光明磊落,诸公也都是心腹,有什么话,若是不便酒后相商,明日可再来幕府公议!”

不过,虽然明面上示好了身边的谋士,酒席散了之后,袁绍还是私下借口“询问杨修母亲安好”,召杨修夜议,谋士们也都不知道。

杨修的母亲是袁家人,袁绍问问亲戚情况,这是天经地义的。

谁让袁绍内心,确实很想听一些“大逆不道”,但又不好意思在人前说出来的话呢。

他竟然隐隐有些期待,杨修能说出多大逆不道的话来。

“现在没有外人了,有话就说。”

杨修左右一看,恭敬拱手:“袁公可知如今天下大势?又可知天子得救、回驻司隶之后,天下诸侯谁人得利、谁人受害?四方虎征,已有三四年之久,将来又有哪些征伐还能名正言顺继续下去?”

袁绍面不改色:“请试言之。反正本将军公忠体国,绝对不会受其害。”

杨修振作精神,分析道:“天子回朝,且不被权臣贼将挟持,对天下诸侯最大的影响,就是从此之后,只要天子在一日,他们就不能再肆意互相攻伐、争夺州郡。

此前数年,如曹操灭陶谦、袁术杀陈温、孙坚取江东、汉中王杀张津、乃至明公之灭公孙瓒,或以报仇为名,或以所被攻伐之敌听国贼乱命为名,想要出兵总能找到借口,这样的日子,已然一去不返。

因为如今的天子是自由的,听朝廷的命不再是听乱命,抗朝廷的命也不再是清君侧。明公灭公孙瓒这一次,好歹还被天子划线、定为以顺诛逆,追认了,可将来呢?明公已经想好了后续扩张势力的借口、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了么?”

袁绍心中一凛,这个问题他还真没想过,主要是原先也没必要。他跟公孙瓒打了那么久,现在忽然有点空虚,还没想好下一阶段的敌人是谁,也就没来得及把心思浪费在找借口上。

他倒也诚恳,更主要是现在没有旁边人看着,不用担心丢面子,所以他非常虚心地求教:“德祖请细言之!”

杨修抖擞精神,继续分析:“当今之世,明公要想清楚几点,首先,也是最重要的,要分清楚哪些是‘汉臣’,哪些是‘国贼’,哪些还能继续讨伐,哪些要另外设法找借口。

我请为明公分析:西凉郭汜,金城韩遂,那依然是国之大贼、天子钦定朝敌,人人得而诛之,但凉州糜烂,夺取也没多大好处,何况如今局势,那是只有汉中王未来可以励精图治谋取的地方。

其余黑山张燕、白波郭太韩暹,也都是积年巨寇,黄巾余孽,不是汉臣,人人得而诛之,夺其地而有其民,是忠君的体现。

河套五郡,南匈奴伪单于之地,也是叛汉势力,先帝时就已定于夫罗、呼厨泉等亲汉贤王为正,五郡胡人为逆。此地汉中王可以略取,明公也能略取,不过距离明公稍远,且需兼并沙漠之众,绝鲜卑、乌桓。

华夏北方,未来数年可以继续合法攻取无需借口的,就只有这四股势力,或是如果还有零星的黄巾冒出,周边州牧也能大喜扑灭——比如曹操、袁术,若是他们的辖区内又有黄巾冒出,他们自己固然该第一时间平灭。

但如果在两方交界的地方有黄巾冒出,这时候就看谁远见卓识、眼明手快了。比如,我们假设兖豫徐三州交界处的小沛,若是再生贼乱,则无论小沛此前是袁术还是曹操的领地,只要哪一方手快把这个黄巾平了,平完之后那块地界便归他了。

所以,我可以估计,只要陛下还在雒阳、貌似中立没有被挟持,未来中原腹地无贼之区,诸侯说不定会故意引诱对方的郡县陷入黄巾贼乱,然后从黄巾贼手上夺过来,以避免‘汉臣互相攻伐,形同目无朝廷,招来其他汉臣共伐之’的窘境。

再看南方,南方腹地如今已经瓜分完毕,汉臣之间,同样只有用上述的借口阴夺友军之地。但是在南方边缘之地,依然有大量可以无需借口即攻灭的蛮夷。

孙策如今假借尚未清楚朝廷近况,装聋作哑,迅猛狂攻王朗,图的就是希望在朝廷安抚四方之前,造成王朗已灭的既定事实。

而后闽中之地多为山越叛乱、并无朝廷汉臣把守,则孙策可以继续往南兼并土地、繁衍控制人口。刘表所掌豫章郡,也与闽中接壤,也可渗透山越,日渐增强势力。

至于岭南士燮,原本不过两郡之地,而阿附李傕的伪交州刺史去年就被赵伏波将军斩杀。天子如今听信汉中王,若以天子明诏、礼法完备,另封交州牧,则士燮等交州各郡的太守,也只能名正言顺归附,甚至无需动兵。

所以,只要现状维持下去,对于位于天下四周、接壤反贼、蛮夷的诸侯来说,未来还有动兵扩大土地人口,发展势力的机会。而对于位于天下腹心的诸侯,如袁术、曹操,则是最不利的,因为他们只要被汉臣的身份束手束脚,他们就不能再随意发动战争开拓了。养兵少则担心周边诸侯侵吞,养兵多而无战,则徒费钱粮。

由此观之,在那些反贼、蛮夷被大汉诸侯吞并完之前,明公与汉中王、孙策三方,甚至包括辽东糜竺,是最不急于改变现状的。你们可以联手,各自往蛮夷之地扩张势力,把大汉声威往异域传播。一两年后,若是诸贼尽灭,到时候,你们才需要跟袁术、曹操一样急切,开始考虑是否要改变朝局现状。”

杨修这番话,说到这一步为止,都还是没有大逆不道的成分的,而且隐约点出了“曹操袁术甚至刘表,现在是一类人,而刘备袁绍孙策这些可以往边地发展的,是另一类人”。

这样,也是暗示袁绍,至少几年之内,他跟刘备是需要维护同一套天下运行法则逻辑的人,在这个阶段内,应该是盟友。

这些话,也是杨修出发之前,李素就跟他稍微分析过的,李素也点头了,认可这些话可以跟袁绍说,哪怕将来袁绍说“这事儿是刘备和李素跟我说的”,也不用怕承认。

同时,李素之所以默许杨修强调这一点,也是因为他觉得这样跟袁绍说,对整个大汉是有好处的。因为在这段因为新法理形势导致无法对内内讧的时候,边地诸侯要继续扩大势力,就只能去打蛮夷,这对于“强汉削狄”是有好处的。

当然这种潜在盟友的暗示能持续多久、到了下一个阶段会如何,那就要继续分析了。

袁绍果然听得频频点头,忍不住追问:“那下一阶段呢?德祖,你倒是说说,边蛮与黄巾余孽尽数扫除之后,天下又该是谁与我为友?”

杨修智珠在握地说:“那就要看下一阶段,天下向何处去了。而且要看,目前阶段受害的袁术、曹操,或者刘表,谁会对现状最先不满、不甘心看着自己慢慢失血而其他边地诸侯慢慢壮大、最后不满到足以让他有胆子跳出来当出头鸟,冒天下之大不韪。

这种冒天下之大不韪,首先可以表现为‘忍不住以汉臣身份直接攻打其他汉臣夺取地盘’,然后被早就忍不住的其他诸侯找到借口群起而攻之、最后反而受害被瓜分其地。

更有甚者,还有一种愈发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举动,就是再次残破司隶,把头重脚轻、强枝弱干的朝廷中枢给……”

天地良心,这些话绝对不是李素教杨修说的,完全是杨修仗着跟袁绍亲戚关系,想两头卖好立功,所以私下里说的。

袁绍都忍不住听得肾上腺素飙升:“这……天下已经太平,还会有这样的逆臣嘛?不可能吧?”

——

五千字,今天还有一更四千字,算还一更。还清堂主舵主们的欠更,至于打赏人次数,我重新算一下,目前居然欠了五更。后续调整,具体看作者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