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破除迷信的日常(1 / 2)

此后大半个月,李素就宅在成都周边,每天吃着火锅烧烤。

白天巡视自己的领地,验收这两年来的种田成果。

晚上陪陪老婆,欣赏一下妻子每天对家里女乐的调教成果,享受点改良版新式雅乐。

反正在刘备回成都之前、在赵云太史慈跟孙坚周瑜交易达成之前,他也没什么别的紧迫事情可干。

蜀郡和犍为郡这两年的种田成绩也着实斐然,走了那么久,回来再看几乎都认不出来了。

都安县和郫县的都江堰流域地区,每一条河渠边上,水车都已经密密麻麻造得饱和了,一共两千多座,一半多是缫丝纺纱的,还有几百架碾米锻铁。而李素去年离开的时候,要比现在少一个数量级。

所以屈指算来,李素当初规划的“蜀锦产业链”,其实缫丝这一环节,产能已经100%建设完成了。

甚至暂时因为蚕桑不够,缫丝环节产能过剩,有时候水车空转,都没有足够的蚕茧供你缫,只能临时改装,分出一部分动力去纺麻。

这天李素刚好来到都江堰,看到这一幕时,便询问起身边陪他视察的诸葛瑾:“百姓种桑养蚕的积极性如何?桑林规模有上去么?你作为郡丞,有没有让各县每年每季上报新种桑林的规模?”

诸葛瑾也是满脸“致富经”上镜人员的标准得意之色:“当然,右将军有暇,可以去龙泉山看看,龙泉山上的旧树,都差不多快被砍秃了,全换上桑林了。都安县这边的青城山边缘,也跟龙泉山砍得差不多了,就剩南边犍为的峨眉山好些。

也多亏了尊夫人让人从《农政要术》里挑了一些页和插图,让人刻印了好几百份,给每县每乡的大户发放,我们也督导官员们劝农传授,所以很多百姓学会了‘嫁接’之法,把一些可以跟桑树混接的树木砍了一半留下桩子,还能省两年的桑林生长期。”

桑树的嫁接,就是把桑树苗枝削出一个楔形的端面,然后插到旧的其他品种的树的新鲜砍断的树桩上,桩子的截面也会另外砍出楔形凹陷的剖面,把嫁接纸条和树桩的一部分树皮对其,确保水分养分可以流通后,就有较大概率成活。

当然桑树也不是和什么树桩都能嫁接的,品种跨越比较大多半会死。李素一开始也不知道哪些品种可以,最稳的就是拿吃桑葚用的结果用桑树,跟养蚕用的产叶桑树嫁接。蔡琰当初也是跟李素闲聊时,得到了这个讯息,随手写进《农政要术》里,但没有亲手实践过。

去年诸葛瑾刚要推广嫁接时,还做了不少对照实验,结果死了几十批次好几千颗树,才总结出了一些宝贵经验,增加到《农政要术》里去。

实验的结果是:除了结果用的桑树外,还可以跟无花果树、薜荔树之类的果树嫁接。最夸张的是,他们试验后发现从南中传入的箭毒木树都可以跟桑树嫁接。

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这两年里,诸葛瑾先让人把青城山龙泉山上凡是有这些树的,砍伐的时候树桩都留着,嫁接上桑树枝,这样可以比从树苗状态生长节约一两年的生长期。

那些从小树苗长起来的桑树,五年才能达到桑叶产量的巅峰,一年养三季蚕。而嫁接的桑树三年就能达到巅峰产量了。

李素也挺好奇,反正都江堰离青城山最近,他就让诸葛瑾带上一些卫兵,深入民间微服私访一下。

一行人策马来到青城山脚下,就看到一处方圆数百顷的山坡桑园,滋蔓极广,一大半都是才两年生的小树苗,还不能养蚕。一小半是嫁接的,已经开始产桑叶养蚕了,只是产量还不大,理论上再种一年多就可以达到巅峰状态。

李素:“此处是何人产业?他们田地倒也够多。”

诸葛瑾:“是杨氏的产业,杨家的几个主要名士,当年都被刘焉杀了,土地被充公不少,但还有旁支,在都安、郫县仍然有产业。不过右将军尽管放心,他们现在对大王的统治非常心悦诚服,还多次跟我表示过,很感激右将军教授他们新的致富发家之法。”

李素:“那就进去看看。”

杨家看到有诸葛瑾带人来视察,当然也早就出来迎接,见到李素,虽然不认识,但诸葛瑾一介绍,他们就纳头便拜,为首的是个年轻人,看样子还很谦恭,没有世家子弟的骄矜之色。

“不必多礼,我已不是蜀郡太守,就是念在蜀地是我曾经任职之地,回来看看你叫什么名字?现居何职”李素温和地让他们起身。

“在下杨洪,乃是白身,随族中长者在青城山耕读传家。”那年轻人礼貌回话。

插一句,我最近在用的追书app,【 \咪\咪\阅读\app \.mimiread.\ 】缓存看书,离线朗读!

“哦?不想做官么?”李素温言笑道。

杨洪:“天下大乱,蜀地却得安宁富饶,皆汉中王与右将军之赐。右将军赐下如此多的致富之术,我等能为国足兵足食,也是一样的。”

李素点点头:“附近青城山上百姓的桑园,都跟你家情况差不多么?现在的蚕茧很好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