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二次朝会(1 / 2)

冯沛衡若有所思,问他:“你有多大的把握?”

晏尘想了想:“五成。”

冯沛衡垂首思索了一会,而后道:“五成够了,我相信你。”

晏尘深深一揖,真心道:“多谢冯兄。”

冯沛衡忙扶住他:“只是,我和他不熟,如果贸然找他可能……”

“你不用找郑永明,只需要配合我和殿下演一出戏即可。”

“什么戏?”

晏尘道:“殿下和季相会在两天后的朝会上发一道诏令,派一位大员去宜州做钦差,安抚宜州百姓。我会在朝堂上举荐你,你不能答应。”

“这样就能成功?”

晏尘不答,反问他:“冯兄可知你在别人心中是什么形象?”

“不过是守着刑部不挪窝,愚笨,迂腐,顽固……这些年我都听腻了。”冯沛衡道。

“工部尚书年老,已有致仕之意,也就是说,派去宜州的这个人只要回来,工部尚书就是他的囊中之物。”晏尘看着他道:“像这样的‘好差事’,殿下若不先想着你,郑永明又怎么能确定这确实是好差事?”

他继续道:“但是冯兄你偏偏看准了一个刑部,甚至都快入了魔。在你冯大人看来,工部尚书的位子可能还不如一个刑部小吏。升到工部尚书位对别人来说是好事,不可能拒绝,但对你冯大人来说就不能算什么好事,所以你冯大人不愿意做这件事,到时拒绝也就顺理成章了。”

“而那时你当众拒绝,宜州事又必须找人解决,郑永明面前就会摆出一个绝佳的机会,富贵险中求,他一定会接下这件事。”晏尘笃定道。

……

萧瑜松了口气。

桌上放着的暗卫传来的消息,让她心里一直提着的大石头,终于放下了。

最后关头,晏尘总算没出错。

工部尚书致仕,对郑永明来说,是个九成九的好差事,再加上有了冯沛衡,就能打消郑永明对这件事的疑虑,且能给他一个光明正大接下这件事的理由,郑永明入局,若无其余变数,基本上已经定了。

从开始的宜州事骤然发生,一直到现在,萧瑜知道,每一步虽看似平静,其中却处处惊险。

保皇党一方,已经对她亮出了手里的刀锋。如果说之前两方还藏着掖着,宜州事的出现,就彻底揭开了皇权更迭这场大戏的帷幕。

明天的朝会,看似是宜州归属的结果,实际上,这场朝会,才是一切的开始。

人心似水,浮动如烟,不管结果如何,这个好头,一定得是她的。

……

两天后,又是上朝的日子,天阴不晴,既热又闷。

这种闷热从天气开始,一直压到了朝中每个大臣的心里,他们知道,朝廷两党之争,可能今天就会见个分晓。

奉天殿,和往日一样,萧瑜依旧坐在她的位子上。

不同的是,以往水火不容的长公主和季本钲,今天居然破天荒的合作了。

上次朝会才过去,那时季本钲还处于上风,萧瑜被流言所困,现在流言还在,季本钲不趁势反击,两人还合作。

难道,长公主又要翻盘?

众派官员意味不一的目光射向季本钲,期望能从他身上看出什么信息。

站在众官前的季本钲依旧老神在在,只侧身向拜倒在殿中的老人,重复问了一句:“你真的要致仕?”

工部尚书岁数虽大,精神看着还不错,他又回答了一遍:“老臣已年老,工部事务渐觉力不从心,故请圣上裁度,乞准老臣还乡。”

萧瑜望了望下面的工部尚书:“准!”

萧瑜是副帝,可代天子行令。

对此,朝野上下并无异议,只除了立在官员中的郑永明,他是工部侍郎,工部尚书是他的顶头上司。他要是真的想致仕,郑永明不可能看不出一点端倪。

可现在……

殿上的萧瑜顺着又说了一句话:“本宫已与季相商量,派一位官员去宜州安抚百姓,肃清流言,不知朝中有谁愿意前往?”

此话一出,郑永明心头一跳。

这时,晏尘上前一步:“臣以为,宜州事关乎皇家和朝廷的颜面,必须重视,派去的人应为朝中重臣。故,臣举荐刑部侍郎冯沛衡。”

听到现在,郑永明还能不明白?工部尚书致仕,非自己所愿,这一切只是长公主为了冯沛衡上位铺的路而已。

郑永明望了望和他站在一排的冯沛衡,想起了拒绝晏尘的那个晚上,心渐渐沉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