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红楼之娇杏(1 / 2)

那日午后的谈话三人李嬷嬷只当作是个闲谈,风一吹便散了。不过封氏和云娇杏放在了心上。

自那以后,云娇杏便开始了自己的计划以及自己要做的事情的清单。

首先,无论哪个朝代,防火防盗防拐子都是必要的。虽然姐儿现处深闺之中,等闲不出门,应当也没多大关系。但是凡事就怕个万一。所以云娇杏没事便自己做了几个小卡片,上面在请教过封氏本地的名字后自己拿笔写写画画的,再拿着卡片逗弄姐儿,没几日姐儿便记住了卡片的字,顺带记住了本地地名。后来又弄了几个关于主家主子们的姓名的卡片,姐儿又记住了自己的名字甄英莲以及父母的名字甄费和封氏。

这是云娇杏以前的母亲教的,云娇杏依稀记得自己还没上学便识得了家乡的名字、父母的名字以及自己的名字和邮政编号。即便是现在,父母也会让孩子背下自己的家庭住址,家人姓名,自己的名字以及家里的电话号码,以防万一。

只是甄英莲这名字似乎有些熟悉。

直呼主家名讳到底有些不妥,但是封氏问过云娇杏原因后只笑说“你这小小年纪,心眼儿可不少。”

云娇杏有些忧伤,说道:“若是当时我的爹爹妈妈肯教我家乡哪里,我叫什么,我也不至于被拐子拐了,辗转倒卖了八次。夫人,我逃了七次,每一次逃出去,却因为人小体弱,又不知家乡何处,无路可去,才被拐子捉了回去。”说罢眼里噙着泪水,欲落不落,好不可怜。

封氏有些心疼这个孩子,又有些担心:“那你现在可还想寻到家人?”

云娇杏抬头直视封氏,心念直转,斟酌着道:“自然是想的。只是老爷和夫人是难得的良善人家,老爷和夫人收留了我,便是救我于水火之中,是救命恩人,我是不敢想我一个弱女子就算恢复了良籍又该如何生活。我无论如何都是要报答老爷和夫人的。我只想寻到了家人,完成个念想。”这也是原身的念想。回想起那八次逃跑,想起了被打的半死的经历以及陆陆续续被打死的小姐妹,云娇杏的心一阵阵儿的抽痛。

那是她这些年不太敢回想的日子,尤其是现在日子过得更好以后,更不敢回想了。

封氏叹息道:“我知道了。你可还有相好的小姐妹?我给买回来,算是结个善缘。”

云娇杏闭眼,泪水缓缓流过,“没了。”那时候比较熟悉的四个人里,有的在她解救了大家之前就被卖掉了,有的听说卖掉了之后就死了。

封氏再叹一声,便说道:“你只管照着你的心思去做。”想想又道:“你的合同在我这里,现在是卖身契样式的,不过你也明白,那是知府在照顾你,想办法给你落户口。以后你想赎身了只管找我。我不会要你赎身银子的。到时候你就是良民了。”

云娇杏惊喜,当即向封氏磕了三个响头,真心实意道:“谢夫人!能遇到知府老父母和老爷夫人这样良善的人家,真是娇杏的时来运转!”

这事儿,算过了明路。云娇杏照顾起莲姐儿越发尽心。

时光慢慢流逝,已是盛夏时节。屋里热得厉害,云娇杏哄了莲姐儿午睡了以后便在后厨跟着赵婆子学习做饭做菜,顺便鼓捣一些现代吃过的小点心,聊解思乡之情。

今日做的是水果凉糕。做法与凉糕大致相似,只是在凉糕凝固之前放上些许西瓜块,然后放井里湃上,等到夫人想吃是便从井里捞出来,倒上糖水,便是一道很好的消暑圣品。

这是云娇杏第二次做了,技术上比第一次成熟许多,上次做出来时,老爷夫人的评价均是:好吃是好吃,要是再甜一些就好了。

云娇杏:……

嗜甜的江浙人。

帘子掀开,进来的是绿柳。只见她身着一袭绿衣,款款而来:“凉糕可做好了?老爷那里来了客人,吩咐凉糕要一碗甜甜的,要一碗适量的。晚间做饭,别的按照老爷的喜好来,只一样,多加一个酸辣藕带,撒点花椒。客人爱吃这个。”

云娇杏撇撇嘴:“可是老爷常说的那个贾化贾雨村又来了?”

“可不是。”绿柳点点云娇杏的鼻子:“你呀你,你这模样可被叫老爷看了去,老爷说了,将来这贾先生可不是久困之人。”

云娇杏暗嗤一声,不甚在意地点点头道:“是是是,就他一来咱们厨房上最忙乱。不过这事你跟赵婆子说,我不管灶上的事儿。”又看看天色,“姐儿该醒了,我去看看。”说着便拎着个食盒走了,里面装的是给姐儿做的小份水果凉糕。

对于贾雨村和甄英莲两个名字,云娇杏再次觉得耳熟,但是总是想不起来在那儿听过,加上这人一来厨房里就要大肆准备菜肴,又不能太隆重,又不能太寒酸,还得照顾着他的脸面,他来的一桌席面可比甄费四五个客人的席面都要来得费神。

虽然明白这是甄费器重他才格外照顾,但是云娇杏常在灶上帮忙顺便偷师,也常常被连累,心里不爽快,对这人便也格外不耐烦。

绿柳无奈地摇摇头,又去给赵婆子传话去了。

赵婆子常在甄家帮工,算个长工。

今日姐儿睡得格外的熟,云娇杏算算时间,顶多让姐儿睡两刻钟,再睡多了夜里恐怕睡不着。眼下还有点时间,她便拿着剪子去花园剪几支花回来插瓶。

今日天气又热又燥。

【云娇杏剪了花,便觉得喉咙有些痒痒,忍不住轻咳两声。方欲走时,猛抬头见窗内有人,敝巾旧服,虽是贫窘,然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她忙转身回避,心想:“这人生的这样雄壮,却又这样褴褛,想他定是老爷常说的刚刚提到的贾雨村了。听闻老爷每有意帮助周济,只是没甚机会。主家并无这样贫窘亲友,想定是此人无疑了。怪道又说他必非久困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