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金陵城(求推荐收藏)(2 / 2)

薛家东南门角,薛蟠上了马,回头见贾宝玉还愣着,催促道。

贾宝玉“哦”了一声,看着眼前这匹五尺多高的大马,心里有些虚。

他可没学过骑术,头一遭上马,心里很没底。又知道骑马在这个时代估计是很平常的一项技能,为了不露怯,贾宝玉只好硬着头皮一脚踩在马镫上,欲强凳上去。

他倒是想多了,他的几个小厮见贾宝玉犹豫,连忙合力扶着他,差不多算是把他抱上马去的,十分稳当。

只这一坐上去,居高临下,视野开阔,贾宝玉顿时觉得,感觉似乎还不错。

薛蟠见他坐稳,策马便要走。

忽然从外面走过来四五个人,有老有少,穿着都不算俗,不像是普通老百姓。

一见到薛蟠,那走在前面的一个中年男子便热情的招呼上来:“哟,蟠哥儿,正要找你说事,你看连你三叔公都来了,咱们里面去说......”

听说话的口气,倒像是亲戚。

薛蟠却一下子将脸拉下来,十分不好看,冷哼一声道:“我今儿没空,你们要谋什么差事,找我母亲说去!”

说完也不理几个人尴尬的面色,夹着马背便走了。

贾宝玉的小厮也牵着马跟上。

走了十几步之外,见薛蟠还是面色忿忿,嘴里咒骂着,贾宝玉不由问:“那些人是?”

薛蟠恨恨道:“都是些囚攘的,见我父亲没了,一个个都想打我家的主意!”

贾宝玉若有所思。薛蟠倒是没十分纠结,又骂了两句就丢开手道:“管他们呢,横竖我妈叫我别胡乱答应他们什么,我也懒得理他们,走,我们继续逛城去!”

......

金陵城作为六朝古都,不但人文气息浓厚,而且城区面积十分宽广。

薛蟠今日纯粹就是带贾宝玉出来玩,他自己并无目的。偏偏贾宝玉初来乍到,也只是想多看看,见识见识,也无一定的去处,因此一行人狂了半日,竟是干逛而已。

倒是中间经过两家青楼之时,薛蟠极力怂恿贾宝玉,要带他进去玩玩。

贾宝玉内心倒是也想进去瞧瞧,毕竟相比较后世见不得光的“红灯区”,古代的青楼,那可是历史悠久,体制齐全,光明正大,令后世无数宅男遐思的地方。想来里面的氛围绝对很不一样!

不过想了想自己现在的状况,贾宝玉还是拒绝了。这个时候进去,做点什么吧,太伤身体,什么都不做吧,太熬心!

薛蟠见贾宝玉执意不进去,倒也就算了。一则他也怕被母亲和姨妈知道埋怨,最重要的还是,贾宝玉确实小了点,也不知道那玩意儿成熟了没有,要是到时候只自己高乐,让他在一旁干瞪眼,这样的事是薛蟠绝不愿意做的,太不仗义!要是贾宝玉再大几岁,说什么他也要拉他进去,他出银子,让里面的窑姐儿代他好好招待这个表弟,那样以后到了京城他就没理由不把他的那些“收藏”给自己瞧了......

到了晌午,薛蟠感觉饿了,便对贾宝玉道:“走,咱们先吃饭去,吃完了再带你去秦淮河那边逛逛。嘿嘿,我告诉你,那边可热闹了!”

呃,十里秦淮贾宝玉自然不会不知道,古代最繁荣“娼”盛的地方……

进了一家叫做逸轩居的大酒楼,酒楼掌柜明显认得薛蟠,亲自上前来招呼。

“黄掌柜,把你们店里最好的酒菜通通拿出来,今儿我要招待贵客!”

“得勒!”黄掌柜听完立马去安排。薛蟠又对同行的随从、小厮道:“你们要吃什么自己点,今儿不用给我省银子!”

“多谢大爷!”薛家的下人顿时高兴的什么似的,连跟着来的贾家的小厮也很兴奋,跟着说了好几声好话,便坐到一边,合伙商议吃什么去了。

“宝兄弟,你要吃什么也尽管说,甭给我客气。”薛蟠拉着贾宝玉坐下,很大方的道。

贾宝玉知道这货是土财主,又有意在自己面前充阔气,当然也不和他客气,任由薛蟠点什么都不制止,很快十多个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就陆续端上了桌,当然,还有一壶美酒......

一顿饭吃下来,大多数的菜都没碰多少,贾宝玉心中感觉有些可惜。不过薛蟠却丝毫没觉得,喝的半眯半醉的他拉着贾宝玉下楼,直奔门口走,而掌柜的和店里的伙计都不阻拦。

贾宝玉便问:“不用给银子?”

薛蟠的小厮吴全连忙解释道:“我们大爷经常到这里吃酒,都是记账上,月底掌柜的自会派人到府上销账的。”

原来如此,贾宝玉表示是自己孤陋寡闻了。

这时,从门口传来一个男人的说话声。

“嘿,听说这里可是金陵城最好的酒楼之一了,今儿把你卖了个好价钱,你爹我也大方一回,让你吃一顿好的,三天后,你可得高高兴兴的跟着冯公子走,要是惹他不高兴,让我拿不到后面的银子,看我不收拾你!”

随着声音,一个四五十岁,骨瘦如柴,弓腰驼背的男子,拉着一个女孩走进来,小姑娘手里还拿着一块牌子。

那男子进门后,许是屋内光线比外面暗的原因,他一时有点看不清,便眯着眼睛四处瞧,形容看起来倒是更加猥琐了。

薛蟠本来有些半醉了,仰着头出门一时也没注意,便一下子撞到那人身上。薛蟠低头一看,见是个衣衫褴褛,打扮像乞丐一样的人撞到自己,顿时大怒:“他娘的,哪里来的穷酸货,走路不长眼睛?!”

“小的该死,小的该死,请爷息怒......”那男子见薛蟠凶神恶煞,身后跟着十来个人,哪里敢有一点脾气,连忙弯腰作揖,声声讨饶。

ps:红楼中朝代纪元不可考究,却又明确提到唐、宋、元这几个朝代,没有提及明清,书中却多有明清的事、物。据此,杜撰了一段历史,仅为衔接剧情需要,无需深究。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