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清汤锅和麻辣锅(2 / 2)

周围的路人和摊主见他们在打扫,便有那好奇的人便上来询问:“这几位也是要在这摆摊?”

“是啊,”苏清禾大大方方地笑着:“今日过来整理整理。”

那中年男子点了点头,遂又问道:“看您家这归置,也是卖的吃食?”

“嗯,卖些新奇汤食,这大冷天,添些个热乎劲,”苏清禾回答道:“后天便会来摆摊,到时候可要请这位伯伯赏光来吃一碗。”

中年男子爽朗笑道:“哈哈哈哈哈,一定一定,鄙人在附近也经营一家小小酒铺,到时候一定来照顾生意。”

那中年男子姓林,是附近林氏酒铺的老板,平时没什么爱好,偏偏有那么几口口腹之欲,喜欢吃些美食,常常在镇子里转悠,从大酒楼到小地摊,但凡是些味道好的,便常常拉着三五好友光顾。今日听得苏清禾的新摊子上卖的是新奇吃食,顿时起了兴趣,心中记下时间,只待到时候来尝尝,看看味道如何。

过了晌午,便渐渐起风了,一行人便准备收拾了东西回家。

苏清禾收拾了一下自己家的存粮,发现苏大还种了些番薯,历史上的番薯是郑和下西洋才获得的,从明朝开始传入国内,而自己身处的这个朝代制度法律都很像宋朝,却有很多超越时代的东西,真是奇怪,也间接证明了东齐是一个不存在于现代历史书的,完全架空的国度。

苏清禾一时心血来潮,这样是不是就可以说明,还有很多本不该存在于宋朝的食物,也能被自己慢慢发现?

不过现在手里的番薯,庄稼人通常都拿来喂猪,或者吃不起饭的时候来充饥,因为产量高,家家户户都有种,但是却不知番薯的其他价值,比如薯饼、芋圆、红薯粉丝等等……等以后有了本钱,再慢慢发展。

目前苏清禾,决定把番薯拿来做素丸子,到时候可以和鱼丸一起搭配着卖。这样,无论是哪种价位,都会有人买。这几天,便安心的在家做丸子,喂鸡,做蘑菇酱,忙忙碌碌,却有一种从未有过的踏实感。

很快便到了开摊的日子。

天刚微微亮,一家三口便雇了王老头的牛车,往青山镇行进。苏大帮着他们把东西搬到了摊位上,便准备回去砍柴、捕鱼,伺候田地、料理家务,本来好多男子都觉得,这家务就是婆娘的工作,但苏大心疼家人,再加上实在没人做了,便自己动手洗碗、浆洗衣服,好在他们穿的都是牢固的棉麻衣服,不是什么娇贵的丝绸,不然苏大这样大力笨拙的浆洗,洗不洗得干净另说,怕是都要损坏了。

而且,做鱼丸,需要的鱼也不少,买的话就不划算了,还有柴火也要添置,菜地需要整顿……人手实在是不够,干货蘑菇的活,便先放一放。不过不用摆摊,苏大心里也悄悄地舒一口气……冥顽固执的士农工商思想一时半伙也改不过来,只能用这种方式来补贴家人。

而那边,刘氏擦干净了桌子,苏清禾热起了锅子,一口锅子里面放入准备好的猪筒骨,葱段白,姜片,料酒,云菇,熬制清汤锅底。另一口锅则是放入了辣椒,花椒,猪油,料酒,和苏清禾精心配制的中药香料包,用白纱布兜着,放置在辣汤锅中,大火煮开,然后用文火温锅,这样香味才会慢慢渗透,散发开来。

这时,太阳渐渐升起,慢慢有了行人走动。有人闻着香味,立在摊前走不开,好奇地说:“老板娘,你这摊子做的什么?咋这么香?”

刘氏口不能言,用求助的眼神看着小女儿,苏清禾立马擦擦手,热情地介绍到:“这位客官,我们家卖的是丸子,您要不要买一些尝尝?”

“你这丸子咋卖啊?”那人闻着香味,只觉得口中生津,想快些尝一尝。

“您是要素丸子还是鱼丸,素丸子一文钱一个,鱼肉丸三文钱两个,单卖的话两文一个。”苏清禾边打开了锅盖,边询问。

不开锅盖还好,一开锅盖,香味更甚,那路人只觉得肚中极饿,催促道:“给我来两个素丸子,四个鱼丸,快些快些。”

“好嘞。”苏清禾手脚麻利,拿了丸子放在定制的漏筒中,再将漏筒放置到清汤锅底中,问那路人:“您是要清汤味,还是辣味?”

那路人回答说:“给我来点辣味,清汤寡淡,吃着没劲。”

约莫一分钟后,苏清禾打开漏筒的小盖子,查看丸子,只见素丸子和鱼丸随着清汤翻滚,便是熟了。遂捞出,对那客人说:“现在时辰尚早,大清早地吃辣怕是对身体不好,要不我给您分成两份?一份清汤一份辣汤?您放心吧,我家的清汤锅是拿猪骨和云菇熬的汤底,味道鲜着呢!”

那人一听,觉得有些道理,顿时对着小摊产生了些好感,觉得这摊主还挺关心食客的,便同意了。

苏清禾拿出两个崭新的白瓷碗,各自放上一个素丸子,两个鱼丸,素丸子因着是拿番薯做的,泛着淡淡的奶黄色,衬着洁白的鱼丸,好不吸引人。再各自乘上清汤和辣汤,刘氏又细细地切了碎葱花撒上,给那客人端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