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吧 > 历史军事 > 带着仓库回古代 > 第二百一十五章 金陵见闻3

第二百一十五章 金陵见闻3

推荐阅读: 情欲超市   强制发情(abo)   电车里的日日液液   明月落我怀(1V1甜宠)   飘飘欲仙   穿越风流之情深深雨蒙蒙   乡野欲潮:绝色村嫂的泛滥春情   爱的释放   SP/训诫文集中营   交换的妻子   淫男乱女   儿媳的体贴   江山如此多骄  

    李咎在尤家和尤南辩论了整整四天,真的是辩得昏天黑地,无所不包。总体看来,尤南接受了李咎的物理地理生物三门基础科学以及其衍生出来的农学、医学、气候环境等专业学科,部分同意政治学和经济学相关思想,但是对哲学心学的范畴寸步不让。

    ……所以说尤南真是个老狐狸,他很精准地把握到科学发展到最后被谁操刀在手的问题。问题是李咎在这方面尚不如老尤,更不提当世理学之王郑适道和心学老祖秦烛之,那一个个的文山学海,吐口唾沫都能淹掉一百个和文盲也不差多少的李咎。

    不过话说回来,李咎不到三十岁,而郑适道和秦烛之都是古稀之年了,膝下弟子、子孙虽多,却无一人能继承他们的事业。今年的李咎固然不能与两位巨儒相提并论,但是两位巨儒作古之后,底下的事谁知道呢?

    今天尤南和李咎辩到这个程度,已然足够了。尤南接受三门基础科学,李咎表示自己对政治话语权没有野心,两人,甚至可以说两个家族建立了更深更紧密的联系,尤南表示会提供一定程度的庇护并且给李咎指明了一些将来处事交友的方向,李咎则表示他不会过于激进,他会慢慢地将李园的一些好的事情传递给世人。

    刨去严肃的正事,接下来的话题可以稍微轻松点,比如聊聊工厂,聊聊金陵,聊聊民生,聊聊……“德云社”的戏本子。

    尤南对李咎折腾出来的动静,最满意的是拼音,其次是粮食,第三就是“德云社”。

    去年“德云社”义演那会儿,把整个淮南两道迷得颠三倒四,尤南也是其中之一。千红等人在他这里时,只是一般出色,到了李咎那里,扮相全妆造好,唱念做打白的气势提起来,顿时整个人的气质都不同了,可以算顶尖的女伶。

    尤南在治学之外,独好这一口,否则他也掏不出那么好那么完整的一个家班送给李咎。他心心念念的“德云社”幕后老板就在眼前,他当然免不了多请教了些。

    李咎无法,只得命人去李园请当时主导了整个青山戏的配乐、唱词、唱腔、动作姿态的那一班人来,让他们来了后仔仔细细地告诉尤家家班这都是怎么个情况,唱词如何配得套曲,动作姿态的路数怎么定下来的,就当是出公差了。

    尤南这才心满意足地放过他:“你小孩子家家哪里知道戏文里的精妙之处,跟你家大人学也就学了个鹦鹉学舌,暴殄天物。倘若那些本子在我手里,早该登上大雅之堂了,还当路边卖唱呢!”

    李咎随口道:“同个戏文,又不止一个唱法。温八叉的‘上马争劝离觞’倒是和辛稼轩的‘平生塞北江南’同为《清平乐》一套词,但是这俩难道还能用一个调门?”

    这两首《清平乐》的调子是同个调子,调门当然不可能是同个调门,感情区别太大了,唱曲的节奏手法都有区别。

    尤南茅塞顿开,有青山戏和从青山戏演化出来的各种杂戏戏种,怎么就不能再有个婉约清贵的阳春白雪戏种?画画儿的还有院体派呢,唱戏的不能有乐府调?

    想通了这点那接下来的事就简单了,等李园的班子来了,他用李园的思路结合自家的家班这么一收拾,说不定就能造出他心目中的风月戏文来。

    除了陪同讨论尤老太爷偏爱的戏文,李咎将剩下的时间拿去做田野调查了。

    田野调查做得好能出《XXXX考察报告》这个级别的结果,李咎当然不敢指望自己能做出那么给力的报告,但若只是要洞见金陵的问题症结,为将来李园进城扩张影响做准备,却只要有耐心且深入实地走访就能做到,李咎对此有信心。

    每天天不亮李咎就出门锻炼,顺便在金陵城和四周郊外买一顿点心当早饭,顺便仔细逛逛,挨家挨户走亲戚似的串门。

    现在的金陵城不含水域面积大约是二十五万亩的大小,合现代制大约是一百七十平方公里。一个片区一个片区扫过去,排除李咎现在进不去们的官宦之家和农田区域,算上李咎能敲开门的富豪以及周边几个比较重要的村落,大约需要半个多月才能全部走访一遍。

    李咎算了算时间,便将重点放在了织工和农民身上,再有时间再去看富豪之家,而官宦大族的情形,则请尤南父子代为梳理。

    得利于金陵的地位和历史沿革,这里的大户人家极多,天下富商南北东西往来多半要从此地经过,再加上织造业的发展……他们提供了更多需要人力的工作,因此附近的人们只要挨得住辛苦,又有把子力气,总能多吃一口饭,总比其他地方的只能在一亩三分地里刨食的人过得好一些。

    不过这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金陵农户种植粮食的比例远远小于其他地方,桑蚕、棉麻、染料以及其他经济作物大大挤占了粮食的耕作空间和耕作资源,金陵的粮食严重依赖贸易,官府约束不力时,粮价起伏极大。

    附近的其他县城向金陵输送粮食和人力,初步实现一个区域内的分工统筹,算是金陵城市化的一个典型表现。

    在李咎看来,金陵的桑蚕业还有相当的发展空间,至少他可以把那套桑基鱼塘和稻基鱼塘的体系搬过来。这里已经有了桑基-稻基-鱼塘的联动模式,但是非常粗犷,远远没有达到资源的最大利用效率。

    凭这个系统,他能哄得尤南高兴半年,给本地农务官吏送点儿政绩,改善一些农户的生存条件,稍微扩张一些些李园的影响力。

    大范围上是这样,还有些细节就很细了,包括生丝收购商、收购价格、缫丝效率、交通运输、集市、物价、结婚生子、读书上学……李咎力求每个点都能深入问一问,因而他在村庄里花费了最多的时间,得到的是厚厚的一册金陵附近农户居住情况的汇总。

    占用李咎第二多调查时间的是金陵城的那一万多织工,对于这个新兴的工人行业,李咎最感兴趣。小说阅读_www.shuoshu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