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吧 > 都市言情 > 风起西华 > 第七十二章 吴佩孚

第七十二章 吴佩孚

推荐阅读: 都市偷心龙爪手   豪门秘史   交换的妻子   乡春   极品儿媳妇   (快穿)炮灰求生记   妻子出轨:女人的秘密   鬼帝霸道宠:萌妃,太腹黑   快穿:男配你认错人啦!   花儿与少年之至尊天王   商梯   一统三国之杨家将传奇   无敌剑魂   跑男之搞笑从升级开始   婚宠:偷偷爱你101次  

    当两湖战事结束后,浩仁派王新国到了山西并给吴佩孚带去了一封长长的信,大意是北伐胜利只是时间问题。内战无一点意义,空耗民族之血。信中特别阐述了华夏目前的形式以及周边国家对我国的影响。内战的消耗使外国势力有机可乘,华夏危险矣!信中诚恳地劝导吴某为华夏计,结束内战,及早抽身以便取得一个好的结果。西华府成立在即,欢迎吴将军及时加盟。

    后世的吴佩孚是一个具有非常民族情结的爱国爱民人物,浩仁相信此信对吴佩孚会有一定的影响,他对吴佩孚的为人极其敬仰。现在一切都如愿了,河南已经归属西华府,而吴佩孚也来到宜宾前来述职。

    见到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浩仁很激动,也很尊敬。

    吴佩孚生于一八七四年,字子玉,蓬莱人。清末秀才。北洋军阀首领。清光绪二十四年一八年投天津武卫前军当兵。光绪二十八年一九零二年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测绘科学习。历任北洋第三镇参谋c营管带c炮兵第三标标统等职。

    吴佩孚为人的信条是:“不贪财,不好色,不纳妾,不嫖娼。”大量史实证明,吴佩孚是言行一致的。女色为例,当时似他一样的权贵人物,袁世凯也好,曹锟也好,张作霖也好,一个个都是三妻四妾,美女尽收床前仍嫌不足。而吴佩孚,却从始至终,只有一个结发的老妻张佩兰相伴,从不拈花惹草。据传,有位叫露娜的德国女郎慕吴佩孚之名,不远千里跑到中国来追求他,他却以“老妻尚在”为由,断然拒绝了这桩婚事。像这样的人物,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应当说是难能可贵的。

    其实,这些都不重要,这都是小节无关大义。浩仁最佩服的是吴佩孚的民族情怀,这才是大义所在。一九二四年败军之际,有人建议他逃入天津租界,他厉声斥之:“堂堂军官,托庇外人,有伤国体,乌可为者。”

    到了汉口,有日本政要给汉口领事来电,探询他有无东游日本的意思,他的回答是“我连租界都不住,哪能去日本!”

    一九二五年,英c美等国银行表示愿给他信用借款,不须抵押,支持他东山再起,被他断然拒绝。此前当他雄踞洛阳时,苏联要扶植他为中国之主,他也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日本侵略者想利用吴佩孚与蒋杰士政权的历史宿怨和在社会上的威望,企图敦劝他出山当傀儡。一时间,每日宅前车水马龙,军警林立,日特首领及形形色色的汉奸说客络绎不绝,门前经常水泄不通。在这种“外有强敌施压,内有一群汉奸游说”的困难境遇下,吴佩孚始终不肯在强敌面前屈膝就范。他痛骂上门游说的大汉奸江朝宗“老而不死”,齐燮元“死无葬身之地”,还斥责汪精卫是“著名汉奸”,“无耻下贱”。面对日寇的威逼利诱,他多次对日特头子拍桌子,掷茶碗,盛气凌人。他提出了日寇不可能接受的“出山条件”:日军必须全部撤出中国,包括东北三省,确保自己的实力c实权和实地。吴佩孚自知身处险境,谆谆教诲其子孙:不准当汉奸!

    日寇意识到敦促吴佩孚充当傀儡的计划已告失败,于是密谋杀害吴佩孚,以绝后患。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四日,北平大雪。日特头子川本会同大汉奸齐燮元携日本军医前来强行“治疗”。

    家属欲阻拦而不得,齐燮元说:“大帅是国家的人,一切由国家主持安排,家属无权过问。”

    当时吴运乾吴运坤之父亲扶护头部,母亲也在侧,川本c齐燮元现场监督。日医用手术刀在浮肿的右腮下气管与静脉的部位一刀割下,血流如注,先祖父顿时气绝。当时有人喊了一声:快打强心针!日医在医药包里寻找一番,表示没带强心针,旋即跳到床上“抢救”,进行“人工呼吸”,强压胸腔及心脏。事后想来,这番“抢救”动作,无非是再施手脚,加速死亡。吴运乾之母亲从屋中出来时,痛哭失声,告诉我们:“天塌了!”噩耗一经传出,楼上下c院内外一片大乱,哭声震天。亲随张劭溥拔出手枪要打死日医,日医在众多警特掩护下鼠窜而逃。

    这些历史的记载足以说明吴佩孚的一生其大义不亏,人之一生无缺点是不存在的。品论一个历史人物首先要看其大义,非常时期大义不亏既非常人。

    至于所谓军阀,观今天的文章谈吴佩孚必先冠以大军阀吴佩孚云云,哈哈,非常可笑!如果吴佩孚最终是胜利者,那么,其他的人和势力也必称之为反动军阀或匪徒之类。成王败寇喊了几千年都是常识了,还拿这种论调说事岂不可笑吗?

    吴佩孚做官数十年,统治过几省的地盘,带领过几十万大兵,他没有私蓄,也没置田产,只留有清廉之名,比起当时的那些军阀腰缠千百万,已经非常难能可贵。试问:把这种人物放在今天,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又能找出几人?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谁还有脸面用反动军阀来如此评价呢?

    他的饮食起居都很简单,吃的是面食c米饭,每餐只喝少许山东黄酒或绍兴酒,早睡早起,他平时练兵c打仗之余,喜欢读书,不爱钱,不怕死,不向外国人低头。

    一九二七年六月十九日,吴佩孚离开田营南行至构林关。当地团总杨星如和联保主任马汉亭闻吴大帅过境,置办了丰盛的酒宴,为他接风洗尘。吴佩孚面对满桌酒肉,回想几个月来战乱,沿途所过之处,百姓贫困如洗,感触很深。他拒绝入席,说道:“战火连绵,祸及百姓,他们食不果腹,你们备下这许多菜,我一口也咽不下。”遂让乡绅撤下酒肉分给围观的穷苦百姓,只用四样小菜就餐。饭后,乡绅备下笔砚请吴大帅留下墨宝。在众人盛情之下,吴将连日所思之情流露纸上,题七律一首:“民人尽紫袍,为何不与民分劳;玉杯饮尽千家血,红烛烧残万姓膏。天泪落时人泪落,歌声高处哭声高。逢人都道民生苦,苦害生灵是尔曹。”

    “九&8226;一八”事变,他写诗一首:“国耻传来空有恨,百战愧无国际功。”他以诗批评张学良:“棋枰未定输全局,宇宙犹存待罪身。醇酒妇人终短气,千秋谁谅信陵君。”诗中的“醇酒妇人”,是指当时道路传言“九&8226;一八”前夜,张学良正与电影明星胡蝶翩翩起舞。

    吴佩孚是名副其实的儒将,上马作诗,下马读书写字画画,熟读《易经》c《春秋》,在当时的年代中很特别。五十岁前后,他鼎盛时期,他军中传唱的军歌正是他自己填的一阕《满江红&8226;登蓬莱阁》。

    定居于北京的什锦花园时还写过一副对联:

    得意时清白乃心,不纳妾,不积金钱,饮酒赋诗,犹是书生本色;

    失败后倔强到底,不出洋,不走租界,灌园怡性,真个解甲归田。

    从吴佩孚的一些诗作可以看出他的情怀:

    感怀

    万山拱极一峰高,遯迹何心仗节旄。

    望月空馀落花句,题诗寄咏猗兰操。

    江湖秋水人何处,霖雨苍生气倍豪。

    笑视吴钩自搔首,前途恐有未芟蒿。

    ——一九二七年作于白帝城

    游绥定凤凰山

    英雄处处出人头,又上高峰作壮游。

    满眼苍生归掌握,数堆疑塚感荒邱。

    萧萧木叶传边警,点点梅花为我愁。

    休到崑崙山上游,中原王气不胜秋。

    ——作于一九二九年

    满江红&8226;;;登蓬莱阁

    北望满洲,渤海中风浪大作!

    想当年,吉江辽人民安乐。

    长白山前设藩篱,黑龙江畔列城郭。

    到而今,倭寇任纵横,风云恶。

    甲午役,土地削;

    甲辰役,主权堕,

    江山如故,夷族错落。

    何日奉命提锐旅,一战恢复旧山河!

    却归来,永作蓬山游,今弥陀。

    遗憾的是像吴佩孚这样的历史人物如今还有几人在缅怀?

    吴佩孚见到浩仁脸上的表情十分精彩,嘴巴张的老大,脸上的肌肉绷紧,眼睛睁得又圆又大,指着浩仁说道:“你竟然如此年轻,简直令人不可思议!这还不是最重要的,你是如何用一年多的时间从一个小团长起步,创下如此大的基业。快给我说道说道,你是怎样做到的,简直是奇迹,古往今来就没有先例。”

    “吴老,我这也是被逼的没办法呀。你老比我清楚,咱们这个民族中各种势力分布极广,少的几千人马,多的也就二三十万,你说要是按照常规战法,我一个个势力打下去何时才是个头啊?问题是我必须崛起而且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崛起,我若不崛起,现在国内的战争要打几十年,到那时我们就麻烦大啦!”浩仁哭笑不得地说道,这老头的表情也太夸张了。

    “额,有什么麻烦呢?”吴佩孚奇怪地反问道。

    “我们现在打内战打的是内部消耗,当我们打疲惫了c虚弱了的时候我们的麻烦真就来了。我们是在内耗,而我们的邻居却在磨刀霍霍,他们目前已经占领了朝鲜半岛,还利用东北的资源补充国内。吴老,咱们给人家创造这么好的机会,一旦人家准备好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就不用我说吧。”浩仁沉痛地说道。

    吴佩孚一拍自己的脑袋说道:“嘿,枉我活了这么大的岁数,一生征战还自命不凡,连这么个基本常识都认识不到,惭愧啊,我老吴愧对国家和民族呀!”

    浩仁接着说道:“为了尽快地崛起,我走的几乎全是奇兵的套路,就拿这次的两湖战争来说,我们就是在捡便宜,南方的北伐军在正面吸引兵力,我们则抄后路收地盘,偌大的湖南c湖北和江西三省也就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收入囊中,让你根本反应不过来。其他的战事也差不多,你在参谋部都能看到这些战例。哈哈,上不得台面,让吴老这样的军事大家见笑了。”

    “错,大错特错,战争只要结果,过程并不重要不管你用神马方法只要你是胜利者。回头我得好好看看,研究研究,不得了啊!”

    这两位一老一小谈兴打发,大有彻夜不眠的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