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吧 > 玄幻魔法 > 宠夫成瘾:撩倒傲娇竹马 > 《宠夫成瘾:撩倒傲娇竹马》正文 336.一年又一年

《宠夫成瘾:撩倒傲娇竹马》正文 336.一年又一年

推荐阅读: 强制发情(abo)   乡野欲潮:绝色村嫂的泛滥春情   我的年轻岳母   神豪任性之为所欲为   淫男乱女   外企红颜   武林群芳录   妖孽学霸   从犬冢牙开始   小柠檬   摸金边缘人   未来生存系统:男神,求别闹   琅琅上口   重生都市之天下无双   洪荒之时晨天尊  

    离开家乡的人们,对家乡总一种别人不能理解的眷恋。只有过年,即使天涯海角,也要回家团聚。回家过年,享受那一份亲情的温暖,享受那一份传统与温馨。

    那些传统是放飞出去的风筝那根长长的细线,每年的除夕牵引浪迹天涯的游子们回家过年。

    过年回家,牵动着千家万户;回家过年,激励着千百万的归家人年关将近,过年回家,便形成了每年一次的中国式的大规模人口移动板块。

    过年回家是一种信仰,点点照亮离家人思乡的每一夜。有多少游子在风雨中啜泣?有多少亲娘在家门口顾盼?

    于是,无论是飞机c火车和轮船,无论是拥挤的c颠簸的汽车,简易的c破旧的轻骑载着人们在繁华都市漂泊得疲惫的身心,载着离乡之人驿动的盼归的心,带上辛劳的丰硕,带着喜悦的感动上路了。

    回家,过年回家,只因冰天雪地里有父老乡亲在等待!

    过年回家是一种主义,点点滴滴支撑着离家人回乡的每一程。

    年关越近,人们纷纷踏上了回家征程,尽管漫天的风雪c曲折的乡路c弯曲的小道,这一路,载着离家人的急切盼望,载着满怀的期待。回家,过年回家,只因清新如水墨画的家门萦绕着心怀!

    过年回家是一种行孝方式,相伴着离家人归乡的每一步。

    喝完腊八粥,就隐约看到春节的影子了,游子的心开始躁动起来。

    返乡的念头如施了肥的野草般疯长,宛如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在不停地催促游子踏上回乡的行程。车站c码头的人群摩肩接踵,密不透风,到处飘荡着熟悉的味道,那是乡愁的味道。

    过年对于在外的游子来说是一种期待和牵挂,不管在外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一年到头,总得回去看看家乡的一山一水草一木,门前的四亩水田,村头的大黄狗,还有猪圈旁的永远打不完枣的歪枣树

    家乡很小,用双脚便可以丈量出它的长短,但它又无穷大,大到你无论走多远,走多久,都还在它的怀抱。

    回乡过年,就可以与家乡的父老乡亲团圆。“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故乡人最亲近,最朴实,也最率真。趁着过年这个机会,回到家乡,与叔伯长辈c多年故交c儿时校友一起,温一壶包谷酒,沏一壶老茶,吵几样家乡小菜,大家乐呵呵欢聚一堂,酒意酣畅之际,说说家常话,侃侃乡土情,不亦乐乎。

    腊月的爆竹声,仿佛是家乡深情的呼唤,像儿时母亲翘首站在村口,一遍遍喊自己的孩子回家吃饭。

    爆竹每响一声,乡愁便会在心头荡漾一次,未曾启程,家乡已跃然在心上。幼时的玩伴儿还在放牛吗?

    四姑六婶家的腊肠一定灌了几十米长吧!表弟的孩子想必都会放鞭炮了吧!每一种猜想在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一幅幅乡土c乡音c乡情的画面,内心深入体味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乡愁的味道,那一份触动着泪腺最敏感部位的味道。

    “有钱没钱回乡过年,再苦再难家家团圆。”虽然不是衣锦还乡,但背上的行囊足够充实,里面装满了孝心c思念和牵挂

    过年也即是过春节,是许素安国传统节日中,最隆重,也是最重要的节日。每年这是时候,在外的游子都会陆陆续续赶老家过年。

    无论多遥远,无论路途多艰辛。无论大雪如何纷飞,无论大风大雨如何刮如何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回家!

    人是故乡亲,茶是故乡浓,水是故乡甜,月是故乡圆,酒是故乡醇。春节,是中国人最浓郁c最美丽的乡愁。

    春节的帷幕,是从农历腊八那天缓缓拉开的。

    吃过腊八粥,人们便开始紧锣密鼓地置办年货。

    小时候,每当春节临近时,许素安就像个跟屁虫似地跟在父亲身后,在如织的人流中穿行在市场和商店中。父亲不时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来,看看预先在上面写好的要买的东西。

    无论走在大街,还是小巷,你都会从人们怀里抱着的衣服鞋袜,手里提着的鸡鸭肉鱼,或篮子里装着的食品糖果里,感受到沁人肺腑的那种浓浓的年味。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那是春节的一次热身。

    每到这一天晚上,许素安都会屁颠屁颠地帮着父亲把上一年接来的灶王爷的神像,从厨房的墙上请下来,然后到室外摆上糖瓜等供品,父亲虔诚地点上香火,点响几个“二踢脚”,送灶王爷上天“述职”,俗称“辞灶”。传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来探查世情的。

    人们用熬熟的麦芽糖制成糖瓜,“贿赂”灶王爷,拜托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期盼着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扫过房子,便开始准备年饭了。比如杀鸡c炖猪头c灌腊肠啥的。腊月二十八二十九两天,家家户户都要蒸枣馒头c蒸年糕c炸面鱼c炸套环c炸丸子c炸鱼什么的。传统习俗里,讲究馒头要蒸两三锅,能吃到正月初五六,才算圆满。

    梦里寻你千百度,春节终于姗姗来迟。孩提时代,许素安年复一年地板着手指数日子,热切地期盼着除夕夜的到来。

    大年三十,无疑是春节的高潮。

    人们辛辛苦苦忙碌了一年,只为了这一天。

    但童年时的春节是许素安一生的胎记,镌刻在许素安心里,成为许素安最幸福c最快乐c最美好的记忆。

    记得十一二岁时许素安就能帮母亲剁饺子馅,准备年夜饭了;下午还要帮父亲贴年画c贴春联c贴“福”字。

    全家人忙得不亦乐乎,屋里屋外透着迎接新年的喜庆气氛。

    傍晚,人们要在案桌上供上仙逝祖辈们的牌位,摆上鸡鸭鱼肉c点心水果等供品。年夜饭前要点上香烛,祭天地,祭祖宗,接财神爷c灶王爷祈求祖先和神灵的保佑。这不是迷信,而是民族的传统年俗。

    天空中出现了姹紫嫣红的礼花,璀璨夺目五光十色,把天空打扮得格外艳丽。大街上火树银花不夜天,礼炮c闪光雷c两响c还有孩子们喜欢的“飞老鼠”尖叫着窜上天空,整个世界沉浸在隆隆的鞭炮声中

    过了除夕,明天就是大年初一了,一年又开始了。

    当父亲陪许素安在院子里放完迎年鞭炮,回到温暖的家里,大盘大碗的菜肴和热气腾腾的饺子摆上桌子时,年夜饭就开始了。

    全家老小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说,边喝边笑,大家频频敬酒,相互祝愿,其乐融融,其情绵绵。

    “哎哟,许素安吃出钱来了!”父亲惬意地说。他常常第一个从饺子里吃出硬币来,大家便兴高采烈地举起酒杯祝贺父亲:“恭喜发财!”这也是全家人共同的心愿。

    随后有人从饺子里吃出枣c吃出糖c吃出花生其实都是事先包进饺子里的,旨在庆贺大家新年有个好彩头。这是一年中最丰盛c最温馨c最令人留恋的家宴。

    室外鞭炮噼里啪啦,星光闪烁,震耳欲聋;烟花腾空四起,映红天际,硝烟味弥漫着夜空;夹杂着孩子们的欢笑声,交相辉映,神州大地被淹没在春节热烈欢快的氛围里。

    爆竹是男孩子们的最爱。

    父亲年前不定哪一天从外面回来,会突然从提篮里拿出两挂小鞭c几扎滴滴金和几个又粗又大的红皮爆竹,笑眯眯地递到许素安手里,给许素安一个意外的惊喜。许素安常常乐不可支地旋即跑出去,与小伙伴们夸耀上几句。

    不过,父亲总是不放心,每次都要陪着许素安一起放鞭炮。

    爆竹无疑是春节钟情的歌者,它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散发着浓烈的年味,一如雄鸡报晓的啼鸣,它是报春的惊雷,是春节交响曲粗犷高亢c感天动地的男高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是王安石描写春节的诗句。诗中典型的意境,鲜活的细节,构成了一幅乡风民俗的绚丽画卷,流传千古,至今还为人们津津乐道。

    吃完了年夜饭,便开始“守岁”。除夕之夜非同寻常,“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守岁”是古往今来的文化传统,是辞旧迎新最古朴最温存的守望。

    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喝着茶水,吃着瓜子c水果,抽着烟,拉着家常,彻夜不眠,以待天明。

    其实,话里话外人们说的都是对过去岁月的回顾,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守岁”时,许素安和弟妹们会心满意足地换上新衣服,喜形于色地站到镜子前打量自己;父亲满面春风地分给许素安们压岁钱,而压岁钱一定是父亲精心准备好的崭新的钞票。那个开心劲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除夕夜,在期盼中人们内心还有一种敬畏。父母常常压低声音神秘地告诫孩子们,不许大声说话,更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不得弄坏家里的东西,弄坏了东西会不吉利。

    许素安和弟妹们总是小心翼翼的,生怕说错什么或做错什么,说话时轻声细语,仿佛声音一大,就是不敬,就会惹怒无处不在的神灵。

    不过,小时候许素安和弟妹们“守岁”,往往熬不到天明,便脱下新衣服叠得整整齐齐地放在枕边睡去。

    文化大革命期间,各级要求抓革命,促生产,移风易俗,过革命化春节。

    然而,一纸通知终究抵挡不住几千年的文化传统,粉碎“4人帮”,拨乱反正,春节习俗愈加红火起来。

    现代社会为除夕夜赋予了新的形式和内容。始自1983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为亿万家庭所喜闻乐见,电话c短信c微信c微博等沟通方式也早已融入到人们的生活里。

    大年初一清早,人们便踩着一地花花绿绿的炮屑纸,给长辈和亲友们拜年去了。孩子们身上穿着新衣,兜里装着压岁钱,嘴里含着奶糖,脸上挂满微笑。到处张灯结彩,一派节日景象。“过年好!”的问候声此起彼伏,不时地从街头巷尾c这里那里传来。

    幸福的时光总是美好而短暂的。仿佛新年才刚刚开始,眨眼功夫,初二晚上或有的地方初三早晨的送年仪式便悄然而至。

    按照传统习俗,吃完送年的饺子,就算送走了新年。小时候许素安总感觉新年的礼仪太过仓促,还没尽兴呢,就把新年送走了,心中不免有些失落。

    其实,古人对新年的安排蕴含着深意。

    便是春节习俗里最温馨c最甜蜜c最崇高的日子,正如一位学者说的,那“是一个巨大的人伦美丽”。

    正月初三,已经出嫁的女儿,要赶在送年后,带着丈夫和孩子回娘家,给父母拜年,答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回报老人家的风雨艰辛。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如今,每到这一天,“姥姥c姥爷”不绝于耳,一家人欢聚在一起,畅所欲言,谈笑风生,尽情享受着天伦之乐。

    傍晚,在挥手告别那一刻,许素安突然隐隐地感到,世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唯有父母的爱是为了分离。许素安敢说,那是任何爱都无法比拟的最博大c最无私c最深沉的爱。

    过年真的很累,年前的忙碌已使人精疲力竭,从初一开始,每天除了要接待络绎不绝前来拜年的亲友,还要带上礼品,走亲访友,七大姑八大姨,该去的一家都不能少,只是再累心里也高兴。

    男孩子们还不时地惦记着回家放上一通鞭炮。这过年啊,过的就是传统,就是味道,就是气氛。

    绵延不断的鞭炮声,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可以说,元宵节是行将结束的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然而无论多么热闹,也难掩人们对告别春节的不舍。

    春节像陈年老酒一样醇香c醉人c绵长,不论你走到哪里,都忘不了这浓郁c美丽的乡愁。

    元宵节则是人们对春节留恋的咀嚼和回味。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中国人不变的是情,是根。春节的传统文化,传达出来的精神是民族团结c友爱。这些古老的传统文化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中华民族的血脉里。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

上一页 加入书签 目录 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