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吧 > 其他类型 > 重生之实现中国梦 > 第0470章 识人之明

第0470章 识人之明

推荐阅读: 情欲超市   小雄的故事   明星潜规则之皇   飘飘欲仙   福艳之都市后宫   伪装学渣   我的年轻岳母   特种兵之美漫提取   神豪任性之为所欲为   次元资本家   网王之无限附身   唐人街探案之柯南附体   跑男之全球偶像   成精的妖怪不许报案!   猎艳谱群芳  

    小÷说c网 】,♂小÷说c网 】,

    何况还有那么多的县乡村需要做规划设计,那么多的图纸要审核修改,还有要把许多的晚上的时间留给吴明慧,更不用说大量的日常工作他还照样要兼顾好。

    特别是组织人事工作,丝毫不能放松。

    这个组织人事权,关系到干部队伍的强弱好坏。

    不由得赵卫东不重视,而且通义的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是由各级干部的共同努力,来完成的。

    就是美丽乡村c美丽乡镇c美丽县城的实际工作。

    都是要由他们来完成。

    因此,如何选拔干部,如何使用干部的问题,是关系到当地社会事业的成功与否的大问题。

    就是工作再忙,也是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

    赵卫东是非常明白这个道理的。

    所以,他就是工作再忙,也要接待来找他汇报工作的各单位c各部门的领导,听取他们的听工作完成情况,了解他们的工作作风,了解他们的能力才干,提出自己的工作要求,考察他们的心性品质等情况。

    争取全面了解领导干部的德才情况。

    目的是为恰当使用干部,做到知人善任,把干部放到最能发挥他才干的岗位上去。

    赵卫东非常清楚,要超常规发展通义的社会和经济。

    关键在于使用人才的问题,如果领导干部的能力有限,就是什么好的政策,什么好的方案,也可能没有好的结果。

    只有“得人才者得天下”。

    所以优秀干部人才的选拔c培养和使用是赵卫东的非常重要的工作,用好一个人,就会激励一大片,用错一个人,就会打击一大片。

    可以说: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能够蔚然成风。

    赵卫东很清楚,提拔选用什么的领导干部,就是在向全体的领导干部高举什么样的风向标,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风气。

    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

    赵卫东知道,只有努力做到选贤任能c用当其时,知人善任c人尽其才,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c合理使用起来。

    才能把通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得更好。

    其实现在什么最重要?

    人才!治国之要,惟在得才。

    赵卫东非常清楚,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全面铺开,社会治理急待创新,如何构建一支新时代的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变得越发重要c越发迫切,如何聚天下英才,如何使人才各尽其能,应该成为自己工作的重要内容。

    如何建立,选才用才聚才机制,特别重要。

    人才就像是千里马,需要有伯乐的赏识才能有更好发展。

    在我们国家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就有无数识才用才,成就大业的经典范例。

    流氓出身的刘邦与卖草鞋出身的刘备。

    就是特别典型代表。

    他们都能由两手空空,成长为一国之君,究其原因,正如刘邦自己所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而刘备文用孔明庞统法正马良。

    武用关张赵马黄魏。

    虽几经周折,但也终于立国巴蜀称霸一方。

    可以说,韩信是刘邦夺天下的关键人物。

    但他出道初期投奔的却是项家,一开始他仗剑投奔项梁军,项梁兵败后又归附项羽,他曾多次向项羽献计,但项羽看不起他,始终不加以采纳,于是韩信只好离开项羽前去投奔了更擅长用人的刘邦。

    由此可见,项羽只是蛮夫。

    虽有万夫不当之勇,但无识才用才之能,可能最让项羽最料想不到的是,他一直看不上眼的韩信竟是他日后的掘墓人。

    可能也很多人都认为,刘邦只是一个地痞流氓。

    他只是幸运的得到了张良c萧何c韩信,才夺得天下。

    赵卫东觉得,所有的人都把他看错了,他虽然从小就是一个没有文化,又好吃懒做的人,而且特别讨厌读书人的人。

    其实他的聪明是天生的。

    他的能力很强,能够举一反三,闻一知十,从善如流。

    他虽然没有文化,但他善于从生活中学习生活,从优秀的人身上学习知识,他有超越常人的眼光。

    他虽然不是千里马,但他是伯乐。

    他能看出千里马,而且能够使用千里马,让千里马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他才能成就大业。

    比如韩信用兵c张良谋略c萧何治国,都能各尽其才。

    真正能发挥人才作用的是刘邦。

    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

    项羽可以说非常强大的将领,为什么会出现象,韩信这样优秀的将材,在项羽的眼里毫无价值。

    也可以说项羽根本看不到韩信的价值。

    在项羽眼里没有千里马,只有平常的人,韩信给他提出非常好的战争谋略,项羽看不出有什么好的在那里,他崇尚的就是强大的武力,打仗从来都是以自己强大的武力去碾压他的敌人。

    他凭借着自己力大拔山的强大武力,不屑于使用谋略。

    因为他不懂得谋略,也不相信谋略,所以他强大的军队,被刘邦弱小的军队一点的削弱,最后彻底失败。

    很明显,没有伯乐之才,是无法成就大业的。

    就是当上去了,也会被人拉下来。

    这也是为什么韩信在项羽手中,根本没有任何作用,而在刘邦的手中,就能够发挥出,战必胜攻必克的无敌才能。

    但人才难得,可是刘邦是怎样选拔人才的呢?

    真正聪明的人,他对人才的取舍,与众不同,别出心裁,用人不问出身,不管什么身份的人,只要有才,他都敢用,也都能用,更重要的是会用,而且敢于破格重用。

    并且能够知人善任。

    知人善任是一种统帅的艺术,也是一种天分,一种灵感,一种从大脑深处自然萌发的智慧结晶。

    知人善任在于知人,然后才是善任。

    知人首先要知己,知己方可知彼,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是人生最大聪明。

    刘邦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他非常清楚自己有多大能耐。

    一个领导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呢?

    不在于自己本领大小,而在于自己要有这些的智慧,能够判断真假,懂得好坏的能力。

    做为军事集团的统帅,他决定了整个集团的前途和命运。

    他可以不懂军事,但他必须拥有识别手下许许多多的将领中,那个最有才能,你才能把军事指挥权交给他,同时又要防备将领掌握指挥权后,你指挥不动他。

    因此刘邦做为统帅不仅要有识才的本领。

    同时还必须有用才的能力,能够掌控手下的人才。

    如果他没有用人的眼光和智慧。

    那他如何去判断那个人可以指挥军队,那个人能出谋划策,如果用错了,那就是灾难性的后果,导致失败。

    所以,不管刘邦有没有才能。

    但他必须有识人的智慧,用人的魄力,才能成功,没有这个才能,想取得成功是不可能的。

    统帅才能不是说,要自己亲力亲为去做事。

    事必躬亲的领导绝非好领导,作为领导只要掌握人才,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各自的积极性,知道自己下属有什么才能,有什么性格,特征,长处和短处,把他们放在什么位置最合适。

    这是领导最大才能,一旦确立了自己核心地位。

    事业就成功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自知之明,也就是知人之明,想了解别人,先认清自己。

    常言道,真人不露相,一个人到底有没有多少能力。

    这就非常考验领导人的领导水平了,就象是三国的马谡,他做为参谋人员,确实非常合适,但是让他独立带兵,则非常不合适,事实无可辩驳的证明了这一点。

    蜀后主建兴六年,诸葛亮为实现统一大业。

    发动了一场北伐曹魏的战争。

    他命令赵云c邓芝为疑军,占据箕谷,亲自率10万大军,突袭魏军据守的祁山,任命参军马谡为前锋,镇守战略要地街亭。

    临行之前,诸葛亮再三嘱咐马谡:

    “街亭虽小,关系重大,它是通往汉中的咽喉,如果失掉街亭,我军必败。”

    并具体指示让马谡:

    “靠山近水安营扎寨,谨慎小心,不得有误。”

    马谡到达街亭后,认为自己精通兵法,不按诸葛亮的指令依山傍水部署兵力,却骄傲轻敌,自作主张地将大军部署在远离水源的街亭山上。

    当时,副将王平提出:

    “街亭一无水源,二无粮道,若魏军围困街亭,切断水源,断绝粮道,我军则不战自溃,请主将遵令履法,依山傍水,巧布精兵。”

    马谡不但不听劝阻,反而自信地说:

    “马谡通晓兵法,世人皆知,连丞相有时都得请教于我,而你王平生长戎旅,手不能书,知何兵法?”

    接着又洋洋自得地说:

    “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置死地而后生,这是兵家常识,我将大军布于山上,使之绝无反顾,这正是致胜之秘诀。”

    王平再次谏阻:

    “如此布兵危险。”

    马谡见王平不服,便火冒三丈说:

    “丞相委任我为主将,部队指挥我负全责,如若兵败,我甘愿革职斩首,绝不怨怒于你。”

    王平再次义正辞严:

    “我对主将负责,对丞相负责,对后主负责,对我蜀国百姓负责,最后恳请你遵循丞相指令,依山傍水布兵。”

    马谡还是固执己见,坚持将大军布于山上。